李彩霞
摘 要:計算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漫長、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選擇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特征闡述了如何科學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計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計算能力體現在每一個數學知識點和數學題目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數學解題速度和解題正確率。但是有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認為計算方法萬變不離其宗,從幼兒園開始學生就開始學習計算,沒有必要每天練習,只要明白其中的精髓即可,因此缺乏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視,從而在解題過程中不能快速尋找到更合適的計算方法減少計算量。其實有些題目學生不是不會做,而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抄錯題目,看錯符號,運算粗心大意。針對這些情況,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出了幾點有效措施。
一、著重培養學生計算方面的興趣
數學是由數字組成的一門學科,由于數字的繁多,學生往往會產生疲憊感和厭倦感,很容易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尋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找到突破點,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于升學壓力,學生學習數學的真正出發點不是為了興趣,所以學生厭倦數學學習不足為奇。但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做出努力,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計算方面,讓學生通過尋找更加簡便的計算方法體會到學習的奧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計算時,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借助自己的十個手指幫助自己得出計算結果,無論是加法、減法還是加減混合運算,學生只要借助手指一步步地來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以提升學生的自豪感。這樣輕松的計算方法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不會一開始就感覺到學習壓力,對數學就沒有排斥感。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學生需要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這時學生已經沒有足夠的手指幫助自己,這該如何解決呢?教師讓學生自己先尋找自己的方法,有的學生利用手指關節,有的學生和同桌互相合作,在此過程中就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講究訓練的方式方法,通過不一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思想意志
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所以在學習這一領域中,教師要多提點學生,激勵他們從多方面培養堅持不懈的思想意志,尤其是在遇到復雜計算的時候,部分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會算對,所以就選擇直接放棄,對于這樣的學生,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練、多寫。
據實地考察,有些小學生平時只能應付一些簡單題目,甚至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他們也會過目就忘,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其實是學生進入了一個思維怪圈,是解題意志力不夠堅定的鮮明體現。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多加關注,指正他們的思維缺陷,精心挑選一些生活性強、有趣味的算法練習讓學生體味計算的樂趣,比如:計算蝸牛的爬行速度、牽牛花的高度,使得學生進入形象的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迎難而上。
三、注重基礎計算方法的培養和思想的灌輸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與計算掛鉤的題目大都是整數、分數或小數之間加減乘除運算,其中難度較大的部分是乘法的運算,很多學生對九九乘法表仍比較陌生或者說他們依賴將乘法轉化為加法進行計算,顯然前者是因為學生在背誦這一模塊沒有狠下工夫,后者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架構尚未完全形成,所以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乘法的快速計算。但這些計算方法都是日后應用的基礎,教師必須要設計出巧妙的方法指導學生深刻理解、靈活運用乘法。
例如:對于一些使用“障眼法”提升了難度的題目,教師要教會學生去尋找簡便的運算方法跳過陷阱,對于“計算99+95+1+5”這道連續加法的題目,很多學生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因為99和95對于他們來說屬于大數字,相加計算很容易出錯,所以在解題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式子中的“端倪”,分析其中的規律。第一,我們可以使用換位法,將原式變化為(99+1)+(95+5),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心算就可以得出100+100=200;第二,可以先使用心算發現99+1=95+5=100,因此原式又等于100×2=200,這種方法還滲透了乘法計算。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教師非常重視基本的心算技巧,因為心算是筆算、估算及簡便運算的升華,讓學生鞏固基本的加法可以提高乘法運算的正確率,減少大腦的負荷量。
簡言之,計算能力猶如建筑物的基層,它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小學正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啟蒙時期,所以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不做要求,但一定要針對現下學生的學習特點,有目的、有步驟地幫助學生樹立起提升自我計算能力的良好意識,為日后的抽象理性思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須賦予足夠的耐心,要求學生恪守自律,對“計算正確”一抓到底,從而建立起巧算、細算、精算的心理城墻。
參考文獻:
[1]楊洪萍.如何強化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
[2]田瑩瑩.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黑龍江史志,2008.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