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
摘 要:美術教學是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關鍵性學科。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推動,我國對小學美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美術教學當中,廢舊材料的使用是一種好方法,既能夠廢物利用,又能制作成美麗的作品,對于教育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關鍵詞:廢舊材料;小學美術;利用
勤儉節約、廢物利用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這種良好的美德要從小抓起。一般來說,傳統的說教效果并不好,將其融入教學當中就可以起到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目前,在美術教學中有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充分地滲透這種理念,就是將廢舊材料充分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既起到了教育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一、廢舊材料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變廢為寶
廢舊材料經常被我們丟進垃圾箱,殊不知這些材料其實還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廢舊材料變成藝術品。例如,一些喝完的飲料瓶可以改造成美麗的花籃,一些不用的子彈殼可以將其粘結成坦克、飛機等藝術品,這就是廢舊材料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這種應用的過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將廢舊材料利用起來,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廢舊材料在獲取的時候是一些一文不值的東西,但是通過學生的妙手就可以變廢為寶,這靠的就是學生的創造能力。進入二十一世紀,創新是最為重要的能力,所以說,利用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有利的。在制作過程當中,學生根據廢舊材料的具體形態和材質,發現其中可改造的地方,并積極地思考,找到改造的方法。除了創新能力,在這其中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想象力。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強的,相同的材料到不同學生的手中,最后出來的作品也都是不一樣的,這其中蘊含了學生的想象力。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教學將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二、廢舊材料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起到教育作用
在將廢舊材料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利用剪刀、鑷子、尺子等工具,讓一些較硬的材料改變形態,是對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例如,利用廢舊的硬紙板制作鉛筆盒,學生將這些硬紙板用剪刀剪成想要的造型,接著,可以用膠水將連接處粘貼起來,做成一個雛形,接著,可以用裁紙刀等工具進行造型的雕刻和制作,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鉛筆盒。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使用廢舊材料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廢舊的物品本身是沒有作用的,但扔掉又非常可惜,我國有勤儉節約的良好傳統,廢舊材料的利用就可以作為一個好的例子來對學生進行德育,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在使用廢舊材料的時候慢慢地學到在生活當中要珍惜所用的東西,不能隨意浪費,這種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小學生處于心智成熟和三觀形成的階段,很多道理都要通過課堂上生動的事例進行學習,廢舊材料的利用就很好地起到了這個作用。所以說,美術課程中廢舊材料的利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教師要重點把握。
三、廢舊材料要廣泛地選擇,并合理應用
廢舊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如何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美術教學也是我們應當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資源,如舊衣物、廢舊電池、廢舊泡沫、紙板、飲料瓶、酒瓶等生活廢棄物,樹葉、樹枝、泥土等自然資源同樣可以被視作廢舊材料,由此結合廢舊材料的小學美術教學將更富有變化且貼近學生生活。例如,老師帶領學生到校園內收集落葉,在具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應用落葉進行美術創作,學生對應用自己收集的落葉開展美術創作迸發了較高的熱情,有的學生自行查找了使用落葉制作書簽的方法,有的學生則將落葉進行裁剪通過膠水組成美麗的圖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生活廢棄物進行美術教學,可以說,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廣泛地選擇廢舊材料,并合理地進行應用,從而起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當廣泛應用,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重視,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
參考文獻:
[1]孟菲菲.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云亞榮.“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利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