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蔚
摘 要:眾所周知,預習是對課堂學習的準備,是教師在組織新知教學活動之前,引導學生根據其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所進行的具有常識性的學習活動。但是,就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對課前預習不重視,沒有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由此導致學生在對新知缺乏感性認知的情況下,無法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效率令人堪憂。支架式教學作為建構主義理論下一個較為成熟的教學方式,其在課前預習活動開展中可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新知的支持,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對此,立足支架式教學來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課前預習;支架式教學;預習習慣;教學方法
一、農村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習慣養成的提出背景
就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說,課前預習是學生走進課堂的前提,是學生學習新知內容的準備活動,是學生自主建構英語知識結構和體系的開端。對此,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在課前活動參與中掌握英語學習策略,提升其英語學習水平。但是,就當前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仍處于口號層面,盡管該口號喊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地將預習習慣培養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卻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對課前預習活動的開展不重視。很多教師在組織課前預習活動的時候,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機械地應付預習要求,并沒有真正地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之中。在思想意識上沒有對課前自主預習給予充分的重視,其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自然會缺乏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的策略,進而導致其難以對課前預習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不是預習內容選取隨意,就是預習指導方式隨意,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預習習慣培養結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受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小學生所儲備的英語知識經驗是有限的,其在較為薄弱的意志力的驅使下,難以有堅定的英語學習目標。加之,小學生在有限的學習認知的驅使下,沒有對課前預習產生準確的認知,其不知道課前預習對其英語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抱著應付心態,流于形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自覺性,由此其課前預習習慣無法得到有效的養成。
針對以上所提及的問題,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除了要對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給予充分的重視之外,還要轉變傳統的課前預習教學方式,借助多樣化的手段調動學生的課前預習積極性,使其在自主預習活動參與中,掌握預習方法、策略等,進而潛移默化地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二、支架教學理論指導下農村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習慣養成的策略
1.支架式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支架式教學作為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較為成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借助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其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對新知進行自主建構的過程。在支架式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吸收、加工外部知識,進而實現有意義的新知建構。在小學英語預習教學活動開展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給予學生課前預習的主動權,還可以在“面向全體學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原則指導下,使學生在預習活動參與中,通過參與、體驗、實踐等方式自主地感知語言知識,探索語言規律,進而加深對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實現預習習慣的養成。
既然在小學英語預習活動開展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要如何在預習活動開展中發揮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呢?
2.支架教學理論指導下農村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習慣養成策略
(1)“授之以漁”的傳授方法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立足其教育實踐,提出了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職責不是在教學生,而是在教學生學這一觀點。對此,在小學英語預習活動開展中,教師的職責不是引導學生預習,掌握新知內容,而是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給其預習的方法。如此,在方法的掌握下,學生不僅可以產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還可以熟練地將預習方法與策略等靈活地運用到預習活動之中,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我在引導學生參與預習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借助以下方式引導其掌握預習方法。
①細化內容
對于農村學校的小學生來說,英語預習活動的開展與其他科目的預習活動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其原因是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稍晚于其他學科,所儲備的英語知識是有限的。對此,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倘若教師盲目地立足教學所需向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學生會在預習任務完成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會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對此,在預習活動開展中,我會根據所執教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其英語學習最近發展區,對新知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在“少而精”和“循序漸漸”這兩個原則的指導下,以細化的預習內容的方式,將預習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借此使學生在已有的英語認知結構的驅使下,自主地完成預習任務,且激發其預習興趣,在“跳一跳”中“摘到桃子”,為其有效地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②提出要求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課前預習活動開展中,還是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沒有明確的目標、要求等作指導,活動的開展將會出現諸多的問題,由此導致預習、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此,我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不單單會對預習內容進行細化,還會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使學生在要求的指導下了解到自己本次預習要實現什么目標,進而在“有的放矢”的預習活動參與中,提高其預習效率,并在要求的驅使下指導其養成預習習慣。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口語易和校訊通為課前預習提供了便利。因為,校訊通不利于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適時觀察,所以,我往往會借助口語易布置課前預習任務。以A picture of my family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預習活動開展中,我借助口語易向學生呈現了預習任務單,其中要求學生:Try to read the sentences.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mily. Try to make an information card or a PPT and try to 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the classmates.在這樣明確的教學要求的指導下,學生的預習活動具有針對性,其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對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甚至可以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對關鍵信息進行記錄,并借助語言表達方式展現在全體學生面前。
③及時檢查
教學中的檢查作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預習活動的開展來說,其同樣需要檢查發揮作用。因為在預習活動開展中,檢查可以驅使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將其預習行動落實到實踐之中,促使學生的預習活動有效開展。同時檢查還可以起到監督作用,在教師的監督下,學生會真正地參與到預習活動之中,為其預習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借助口語易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監督,學生可以將自己預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在口語易上進行反饋,而我則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還會整理學生出現的問題,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借此實現以學定教。
(2)“固之以本”的培養習慣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學習品質。我在小學英語預習活動開展中,會采取固之以本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①激發預習興趣
通過對所執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觀察,我發現部分學生對課前預習不感興趣。興趣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動力源泉,其在預習活動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我會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多樣化的方式調動其預習興趣。以A trip to Hong Kong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預習活動開展中,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借助多種渠道,諸如報刊、宣傳冊、網絡等搜集與香港旅游有關的信息。然后小組成員就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交流、討論,探尋對旅游有利的信息,并立足這些信息合作制訂出香港旅游計劃。在這樣極具開放性的預習任務驅使下,學生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其在參與中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以拓展其知識儲備,豐富其生活認知。而且,制訂旅游詳細的旅游計劃也可以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制訂計劃的習慣,一舉多得。
②任務驅動預習
任務驅動在小學英語預習預習習慣養成中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因為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其難以自主地投身到預習活動之中。對此,在預習活動開展中,我會借助任務驅動這一方式,借助明確的任務來驅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習,避免“放羊式”預習情況的出現。以We can save the animals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課前預習任務單中,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本節課學習中,你認為我們要學習哪些知識呢?我們要如何保護動物呢?回答How can you save the animal?以小組為形式,合作編寫對話。
③評價激勵預習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是教育與教學領域的一個普遍認同的說法。同樣,在小學英語預習活動開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需要發揮激勵評價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產生預習的積極性,并在持之以恒地參與預習活動中養成習慣。我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會借助“獎勵小紅花”的方式對學生給予激勵。比如,當學生完成了課前預習任務單中的任務之后,我則給予學生一枚小紅花。在一個月之內,倘若有學生的小紅花數目達到20枚以上,我則給予物質獎勵,并在班級中張榜公布。在這樣的激勵評價下,學生的課前預習積極性自然會被調動起來,其在積極參與預習活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對課前預習活動給予充分的重視,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如授人以漁、固之以本等調動學生的課前預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參與下,掌握預習方法、策略等,進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促進其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明潔.小學生英語預習習慣和能力培養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許晶.支架式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6.
[3]劉敏.自主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前預習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
[4]胡林花.凡事預則立:例談農村小學英語有效預習習慣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2,1(2):81-8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