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媚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其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更要在課堂中注入育人的元素,從而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人才。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具體實施的角度予以分析,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育人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場所之一,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戰場。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滲透育人教學,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使其自身的精神受到洗禮,進而更好地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
一、生活化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小學數學課堂的活教材便是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以生活化的情境展現出來,并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學會感恩。
比如,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多位數乘一位數”時,我運用生活中的例子開展教學。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復習舊知識,引出新問題。我在黑板上列出幾道數學題,如下,(1)123×7=?(2)1小時=( )分,1分=( )秒。其次,列出習題,引發討論。我看到大部分學生完成練習后,便詢問學生:“誰可以將自己的答案公布出來?”小冉積極地舉手回答:“答案分別為861;1小時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我肯定地點點頭說:“你的回答完全正確!下面難度題來了!”說著,我就在黑板上列出下面的一道數學題:小明媽媽做早飯需要20分鐘,晚飯需要40分鐘。小明媽媽在一年中會花費多長時間在做飯這件事情上?接著,我說道:“你們獨立思考,稍后進行提問。”最后,教授習題,感恩教育。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我適時地詢問學生:“誰可以將討論的結果和大家分享?”小華說:“小明媽媽一天做飯會用60分鐘,而一年會用365小時!”我說道:“媽媽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應為她做些什么呢?”小雅積極地回答:“我可以主動打掃衛生,減輕媽媽的負擔!”我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媽媽為整個家庭的付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感恩的意識,進而更好地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
二、小組合作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節約意識
小組合作法可以為每個學生設定特定的角色,從而讓他們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而整體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比如,在講授“萬以內的加減法”這節內容時,我運用小學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讓學生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科學分組。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我在組中設立操作員、調查員、小組長和發言員,并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讓其擔任不同的角色。其次,設置任務。我對學生說:“你們可以統計教室中一共多少種用電設備,而每種設備每天的用電量為多少,并列出相應的算式表示出來,每個小組統計三間教室。最后計算出每年的用電量。”再次,適時引導。我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分別列出每種電器的用電量,之后分別計算。”最后,分享結果,適時升華。我會鼓勵學生將自己探討的結果和其他人分享,并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數據背后的現實意義。而學生在完成統計后,進一步明白節約用電的重要性,而這種教學方式也提升了整體的數學教學水平。
三、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細心品質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將自己的體悟帶入到情境中,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學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情境作為切入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充分發揮小學數學的育人作用。
比如,在講授“重量”知識這一節時,我運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粗心帶來的巨大危害。具體教授經過如下: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我板書下面的習題:某學校的衛生室打算為教室進行消毒,因而其買了2400克的消毒原液。根據說明書上的說明,這種消毒液只有配置成含量為1千克水中只能含有4克的消毒原液,如果過量,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而全校教室一次性需要20千克的這種藥水。然而小華的抄寫如下所示,某學校要購買2400克的消毒液,而配置的含量為1克水中只能含有4克的消毒原液。其次,鼓勵學生挑出錯誤。我詢問學生:“小華的錯誤在哪里?”小冉積極地舉手回答:“他將配比中的1千克的水錯抄成了1克的水!”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危害。我微笑說:“你的回答特別正確!假如真要是用學生計算的結果去實施的話會有什么危害?”小憶主動站起身說:“噴灑時毒性太大,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更會對人們的身體產生巨大的危害!”我通過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意識到粗心大意的危害,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細心的品質。
新課標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因而這也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數學知識,而且更要引導他們體會到數字背后的意義,從而充分發揮小學數學育人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四鳳.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6(8).
[2]劉展輝.論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教學中特有的育人價值[J].亞太教育,2016(2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