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珍
摘 要:光陰如梭,時光流逝,轉眼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崗位上已經堅持了二十幾個春夏秋冬,回顧這幾年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涯,感受頗多。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學科,因為數學不像語文那樣有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也不像音樂美術那樣具有藝術美。相反,數學除了抽象的語言文字、概括的數學概念和公式、精密的計算外,沒有一處吸引學生的地方。因此,很多學生面對數學學習發出感慨:“數學難,難于上青天。”
關鍵詞:小學數學;經驗總結;教學
正是因為數學具有抽象性的特性,因此對數學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樣讓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怎樣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變成學生易于接受的、簡單直觀的內容、怎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等這一切問題經常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在經歷了一次次教學改革與總結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一些認識,我把這些認識寫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不足之處,敬請指出。
一、認真備課
備課是上課的第一環節,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因此,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認真備好每節課,從備知識內容到備教學方法再到備學生,教師都要事無巨細,認真對待。在備課前,教師先要對學生進行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調查,設計出符合學生“口味”的授課內容。并且還可以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不至于因為課堂出現的突發情況而冷場。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廣泛查閱各種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書籍和資料,把教材上每一個例題拓展延伸的題型都涉及到,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地把這些內容穿插到教學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在備課前,教師還可以先與同一年級的數學教師進行交流,針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交流重難點、易錯點,以及如何攻破這些知識點等,在交流中吸取各位教師的優點,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地把這些優點運用在教學中。這也是很多學校提到的“公案”和“個案“。
在備課中教師若能堅持長期這樣做,則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已經做好一半,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把備課當作一項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工作來認真完成,重視備課環節在教學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二、專心上課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場所,也是預設轉化為生成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是學習的“大動脈”,教師要重點抓好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才是學習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惑著我,讓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很多數學教師也和我一樣有這樣的疑慮吧,那就是講過幾遍的題學生還是不會做。后來經過觀察分析我發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于這些題,學生并沒有參與分析、探索、疑惑、解疑的過程,教師只是把解題的過程強行灌輸到學生的腦海里。試想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長久地記憶和理解嗎?我的這一想法隨著新課程的到來得到了驗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為此,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一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與合作學習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能銳化成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在學習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厘米、分米”等長度單位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化的認識,我讓學生用直尺去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課桌的長度等。通過這樣的動過手操作,學生的腦海里就對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了具體、形象的認識。而講到它們之間的轉化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它們之間的關系。就這樣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完成學習的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三、分層練習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同樣的學習內容,有的學生接受得快,而有的學生接受得慢的現象。這是教學的正常現象,教師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它。因為每個學生受家庭環境、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潛力。教師除了接受這一事實外,要想法設法縮小學生之間的這種差距,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練習”的方法。具體措施如下:把全班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分成三個層次,A層是優秀生,以此類推別分別是B層和C層,在練習的時候,給A層的學生留一些開放性的練習題。B層是靈活性的練習題。C層則是基礎題。這樣做讓好學生“吃飽”,后進生“吃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鞏固雙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淚水,在摻雜著喜怒哀樂的教學生涯中,我不忘初心,努力向前,爭取為小學數學教學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豪.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旬),2014(4).
[2]閻春蘭.淺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2014(1).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