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芳
摘要:農村初中問題學生道德教育方面有缺失,在課堂上出現很多不良行為,既影響了老師的教學進程,也妨礙了其他學生,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諸多重大影響之下,也逐漸減緩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進程。本文筆者通過對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上的許多不良行為的歸納總結以及產生原因的分析,探討出預防和矯正此類問題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現實意義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城鎮、農村的學校教育都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農村初中部分問題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干擾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程以及降低教學效率等不良行為明顯增加,這都不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我們應該引起重視,歸咎出原因,找到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方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持續高效發展。
二、 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 教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學生出現問題與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關系。首先,與教師自身的教育思想是否正確有密切聯系。很多教師在學校的壓力之下一味追求分數,給學生布置了超負荷的作業量;其次,大量的考試也直接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初中階段本是孩子青春期的年代,逆反心理在強大的學習壓力之下更為強盛,隨之而來的就是課堂上的不良行為。
(二) 學生心理與生理的變化
心理與生理方面的問題也是導致學生進行課堂不良行為的原因。學生聽力、視力與對話交際方面出現障礙,會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變得消沉、不自信。青春期的心理焦慮、受挫都會使得學生壓抑自己,久而久之逆反心理更加明顯。
(三) 身處環境的影響
這里筆者所說的環境是指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環境。家庭成員的不和諧以及家庭內部產生矛盾等等都是影響學生走向極端的原因,學校教育環境也同樣,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同學之間的不友好相處都是學生產生課堂不良行為的重要原因。
三、 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策略
根據以上原因,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策略方法來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
第一,確立學生的行為標準規范。根據本校或者本班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生的行為標準規范,要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用規范限制學生的各種行為,從開始就扼住不良行為的產生。第二,用夸獎代替批評。學生認為接收到的夸獎是成功的體現,多數的夸獎會使得學生心情愉悅,對學習充滿信心,降低了挫折感,從而大幅度減少了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發生。第三,保持良好的課堂環境。良好有序的課堂會增加學生努力學習的責任感,讓問題學生對做出的不良行為產生愧疚感,進而使得課堂秩序健康有序。最后,建立師生良好的溝通交流。學生青春期來臨之初生理上的變化,會導致學生心理產生害怕、恐懼以及不安等情緒,教師應該做好溝通工作,安撫學生的心情,從正面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的產生。
四、 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現實意義
(一)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各項有效措施手段的實行,成果最顯著的就是課堂紀律的轉變。農村初中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大幅度減少,會使得教師的教學進度更加明朗快捷,學生的注意力只專注在教學內容上,學生能更好地跟上老師教學思路的步伐,在不受打擾、不被打斷的課堂紀律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如此一來,課堂效率直線提高,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可以看出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巨大成效。
(二)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
初中學生天性善良可愛,問題學生的產生也是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的結果,老師正確的指導與溝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教師事先將不良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仔細闡述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課堂不良行為的壞影響、壞結果。從一開始就預防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產生,是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的必要前提。學生不良行為的遏制,對學生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中都能得到好的教育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三)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班級是一個團體,問題學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農村初中問題學生的課堂不良行為對其他學生來說是妨礙學習、減少學習時間的突發事件。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渴望知識、渴望讀書的欲望更加強烈,長此以往,這些學生逐步會被班級其他學生孤立。農村問題學生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就很難得到友好延續,人際關系的培養能力也很難得到進步和發展。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有效進行,在推動課堂健康發展、學生成績大幅度提升之下,使得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同學之間關系更和諧,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培養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四) 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農村初中問題學生的產生是學生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預防和矯正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引導人格有缺陷的孩子回歸正途。學生認識到課堂不良行為對課堂紀律、對教師教學以及對同學正常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之下,愿意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得到大家的原諒,這也能展現問題學生的一種人格魅力。農村初中問題學生對是非的認知還不完全準確,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對于自身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都在進行完善、改革,對農村初中問題學生的關注不應該減少,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國家教育事業進步的必要基礎。對農村初中問題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預防和矯正,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所應該進行的,對課堂紀律、學生學習成績、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學生人格、人際關系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各界人士關注與支持。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叢書——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劉鐵芳.教育意向性的喚起與“興”作為教育的技藝——一種教育現象學的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