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瑋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典型題型,同時也是伴隨人們終生的基本生活能力,閱讀的教學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建設內容,更應該從小學抓起。本文作者基于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究與總結。
關鍵詞:調動;積極性;分層;思考;技巧;積累
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征使他們剛一接觸到閱讀時感到很新奇,但是慢慢地其活潑好動的特質又容易使他們在閱讀中不能長久集中精力,因而導致對閱讀的熱情減退;有的學生閱讀只是簡單地“讀”,而缺少了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使得材料內容如同過眼云煙,不能達到閱讀的目標;還有的同學難以發掘優秀的技巧和習慣,使閱讀的效率明顯低下。針對這樣的現狀,語文教師積極創新教學策略、有目的地改善這些問題成為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來引導學生正確、高效地閱讀。
一、 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學生對閱讀有熱情、有意愿完成閱讀任務、適應各類文章的閱讀是教師順利開展閱讀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首先要開掘學生閱讀的熱情,讓學生們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喜歡閱讀。
比如我常組織學生開展“班級讀書大會”,要求學生們發現一本身邊的好書,將書的內容歸納出來,寫一段生動有趣的介紹詞來介紹這本書。然后將書的介紹詞記下來,在“班級讀書大會”上講給大家。在大會上我會先給大家做個示范,如給學生們介紹《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時我是這樣說的:“一個名叫王葆的小朋友總想著得到一個寶葫蘆,有了這個寶葫蘆就可以不費力氣得到想要的一切,終于有一天他的夢想實現了,真的得到了這樣一個寶葫蘆,但是之后卻發生了一系列讓他苦不堪言的事情,并沒有如他所愿,大家想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嗎?那就走進《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去探個究竟吧!”在我的帶動下,同學們都可以踴躍地走上講臺來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然后互相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大家還可以交換圖書,以看過的書換他人介紹的、自己感興趣的書。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展學生們的眼界,讓他們了解到更多的好書,還可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讓他們愛上看書。
我還會幫助學生們建立“圖書角”,大家可以把自己看過的好書貢獻給圖書角,讓更多的同學閱讀它們,我經常鼓勵同學們進行閱讀記錄,記下來自己每天、每周乃至每個月讀了多少書和閱讀的心得,然后我定時查看大家的閱讀記錄,讀書多、心得體會深刻的同學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并被評為“讀書冠軍”。這樣的方式可以在學生們中間產生良性的競爭,大家會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看書,爭取奪得“讀書冠軍”的稱號。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不但能為閱讀教學打好基礎,還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
二、 分層閱讀,讀思并重
許多學生在閱讀時僅僅簡單完成“讀”這一步驟,只能夠回答出這篇文章講了什么內容,若問他們文章體現了什么道理、分析具體情節或者自己閱讀后的想法,他們就無法很好地回答了。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分層的方式進行閱讀,強調思考在閱讀中的作用。
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讀一遍和讀兩遍、三遍的效果顯然不同,同樣的內容讀一遍可能只是了解了文章的大體內容,而讀兩遍可能會感受到作者對某些情感或者某些思想的強調,讀三遍則可能會注意到一些之前沒有關注的細節,而像《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則會讓人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引導學生們分層閱讀,注意融入自己的思考。比如我曾經發給學生們一份閱讀材料,內容是課外讀物《小王子》的節選,我先讓學生讀一遍材料,然后將文段的主題內容進行概括并完成閱讀的基本步驟如標出自然段、將不懂的字詞和句子劃出來等。待學生們完成這一步之后,我引導大家進行又一輪閱讀,這次閱讀過后需要總結段意并給文段劃分層次,將文段的框架提煉出來,這是上一輪閱讀基礎上更深入地閱讀。之后我又組織學生們進行第三遍閱讀,這次閱讀要基于前兩次閱讀進行深度整合,比如找尋文段的行文線索、分析文段中狐貍的角色以及凝練文段體現的思想感情等。這樣的方式把閱讀分為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都強調了學生的思考,經過分層閱讀,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準確地把握文段的思想內涵,回答我設置的問題時有效地避免了許多理解偏差。學生們在這樣的步驟中不僅發現了每次閱讀時自己想法的變化以及淺顯閱讀和深入閱讀的區別,更認識到思考對于閱讀的重要性。
三、 優化技巧,注重積累
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中為學生總結一些優化閱讀的小技巧,帶領學生們探索做閱讀題的捷徑;還可以介紹一些好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閱讀習慣,強調閱讀中的積累工作。
我常常在課堂中幫助學生總結優化閱讀的技巧,首先,我會找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談自己的閱讀技巧,許多學生都可以發現概括文段大意的答題技巧,即查看文段的首尾句,很多文段的首尾明確顯示了它的主旨。其次,我會幫助學生分析一些并不顯而易見的竅門,比如對于概括中心主旨的問題,如果文段中找不到能夠解答題目的原話,那么可以通過一個“公式”來回答:表面+過程+本質=主旨,即通過描寫了……(表面),并且贊美了……(過程),揭示了……的道理(本質)。帶著技巧做題,會讓學生們既節省做題時間,又提高做題效率,一舉兩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閱讀其實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常督促學生們建立“閱讀積累本”,將讀到的優美篇章和詞句記錄下來并時常回顧,這樣不僅能夠陶冶自己、提升內涵,還能夠在寫作時為自己提供素材,積少成多,慢慢地學生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變化。
總而言之,教師首先需要開掘小學生閱讀的熱情,讓他們愛上閱讀,這也是閱讀教學的初衷;其次要引導學生分層閱讀,注重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融入閱讀中;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尋找并總結一些優化閱讀的小竅門,并強調積累的作用。上述是我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的三種有效方法,希望自己的一點愚見能為其他教師提供新的思路。今后我會潛心研究閱讀教學的方法,有機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時常總結教學經驗并反思,爭取找到更多、更好的閱讀教學的方法,點亮小學語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田本娜.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時效性[J].教育學術月刊,2008(1).
[2] 高玉鳳.淺談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
[3] 李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切入點[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