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巖
摘要:教育緊隨時代發展進行著不停的改革,新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以生為本”,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社會發展培養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的高素質人才。學生能力的高低不只是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還影響著社會的進步,現下社會處于一種競爭十分激烈、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狀況,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有競爭與合作的精神。而且,隨著國家步入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英語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階段,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本文結合我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對小組學習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教育的改革提出在教學中要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注重教師的講解,忽略了與學生進行互動,在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新課改教學理念提出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倡導在教學中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正好可以解決這些教學問題,但是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時不知該怎樣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也不能得心應手,以致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教師的預期。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優化教學任務,讓學生分工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在與彼此的互動中進行教學內容學習。
二、 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安排學習任務
由于教學背景以及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學生在吸收與消化同樣的教學內容的效率也不盡相同,教師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安排學生的學習任務,促進每一位學生成績的提高,不落下每一位學生,綜合培養學生能力。教師要注意學習成績優異學生的分配,不能按照學生成績依次進行小組的劃分,要將學生的次序打亂,重新組合。而且在每一個小組內都要有一位或者幾位學習成績優異且熱愛學習的學生,把這些學生當做小組的“領頭羊”,要讓整個小組的成員在優異學生的帶領下擁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要利用榜樣的力量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教師要兼顧到每一個小組,注重對“好學生”的分配均勻。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但熱愛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與學習成績處于中等但不熱愛學習的學生安排到一起,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學習毅力又可以促使中等水平學生學習踏踏實實地進行學習。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進行一個小組的劃分,并親自進行監督與指導,并要安排其他學生進行監督。此外,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的安排,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安排的學習任務一定要能讓學生吸收消化,適合學生的學習發展。比如:我將班內的學生劃分為了A、B、C、D,E,F六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是習成績優異且學習態度端,B層次的學生學習成績中等且學習態度端正,C層次的學生是學習成績優異但態度不端正,D層次的學生是學習成績中等但態度不端正,E層次的學生是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學習態度端正,F層次的學生是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學習態度不端正。對于F層次的學生,有我專門負責,而且我又安排了A層次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監督;對于A層次的學生,我將他們和D層次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以A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對D層次學生進行鞭策,促使D層次的學生認真學習;我將B層次與E層次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中,B層次的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可以對E層次學生進行指導;對于C層次的學生,我從A層次學生中抽取最優秀的幾位穿插到C層次學生小組中,以最優秀的學生對C層次的學生進行激勵和指導。在學習任務安排中,我讓A層次的學生引導D層次的學生進行課文中重點內容的學習,讓B層次學生引導E層次學生進行課文的熟讀和單詞的掃盲,對于F層次的學生,我親自督促他們進行英語單詞的背誦與默寫,并指導他們進行句子的背誦,引導他們分析英語課文,增加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
三、 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在小組劃分以及合理安排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小組內的合作模式,方便小組內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前發言,即讓一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英語的講說,講說內容要涉及教材知識,講說內容可以由小組內的所用成員進行準備,讓一名學生進行講說,教師可以對小組進行規定:輪流進行課前英語講說,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另外,教師可以進行英語講說主題的擬定,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內容的搜集。比較哪一個小組的成員準備的充足,哪一位學生的講說更加生動和精彩。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預習新課,教師將教學目標公示給學生,讓小組成員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單詞的查閱以及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表演對話,小組中學習成績較優秀的學生要做好帶頭作用,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有關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補充相關英語知識。在預習的過程中,小組內經過討論一致有疑問的問題可以進行向教師提問,由教師進行講解。在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生進行話劇表演,而且進行小組之間的競爭,可以增加學生的歸屬心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The changing world”話題教學中,我以“changing”為演說主題,讓每一個小組進行有關知識的搜集,并且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讓每一個小組推舉一位學生進行演說,小組內的學生都積極為自己小組的演說內容舔磚添瓦,爭取自己小組的演說更加精彩。然后,我讓學生進行分組預習教學內容,小組內有的學生進行第一段文章單詞的掃盲,有的學生負責第二段,有的學生負責語法知識的填充,有的學生負責詞組的查尋,小組內部每一位學生都盡心盡力,積極地參與預習之中。在課文講解之后,我又組織了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情境對話,比較哪一個小組模仿課文情境模仿的逼真,學生對話的語氣更貼近真實。小組內部每一位學生都忙于揣摩課文人物的心理活動,有的學生還進行了現實模擬,可謂是其樂融融。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教學氣氛一直很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很高漲,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endprint
四、 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除了小組之內的學習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一個小組類似于一個小型的圈子,小組與小組之間類似于圈子與圈子的交流,學生的以后生活與工作中,肯定會遇到各種人,各種團體,如果學生只學會了小組內合作學習,而不知怎樣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在英語的學習中,一個小組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不了,可能通過與其他小組的交流就能有效地進行解決,如果不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教師需要一一地進行小組問題的解答,在講一個小組的疑問時,其他小組的學生會由于自己小組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對教師的講解毫不在意,這樣教學會導致課堂氛圍逐漸冷清。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后,再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競爭與合作精神。比如:在“Though she has no time to travel, she learned a lot from her holiday experience.”句子的講解時,A和D層次混合的學習小組知道though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不能與but相連,對于讓步狀語從句也有著較深入的了解,對于一些句式變換,也都能進行解決;但B和E層次混合的學生雖然知道though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的規則,但對于一些進行句式的狀語從句,這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掌握,再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也不能討論出個所以然,這個時候小組之間的討論就顯得尤為可貴。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并不是代表教師就不用講課,教師除了對所有學生都疑惑的問題進行詳解,還要對一些教學知識進行相關的補充,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遠遠不能替代教師。之所以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是因為學生與同年齡段的學生的思維相吻合,在講解與理解的過程中都是比較容易的,況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要比教師指導的好,學生都是從不理解到理解狀態的過渡,在這個過渡中摸索出的方法與學習思維都是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五、 結語
總之,教師要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進行不斷地探索與追尋,以求摸索出更加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 鄧榮.初探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6(40).
[2] 江琴.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
[3] 李泳苗.初探小組合作學習與初中英語教學[J].亞太教育,2015(34):47-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