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紅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促進學生以新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探索和實踐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也佷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數學;引入新課;形象;完整
多媒體教學是通過計算機實現的多種媒體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點,伴隨著新課改的有效實施以及“80后”教師隊伍的逐漸壯大,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們課堂中常用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本人就在課改實施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驗,總結如下,以供交流探討。
一、運用多媒體引入新課,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天相同的開場白,無疑會讓學生有思維上的單一慣性和疲勞,一個枯燥無味平淡如水的開頭,可能很快失去學生的注意力,造成課堂上老師充滿激情的講而學生回應不多,從而課堂效率低下,而一個鮮活的、有趣的、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導入,則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1]。多媒體數學課件能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它所傳遞的信息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它以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刺激學生的感官,形象生動地顯示數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是一個好方法。例如:必修一的《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在引導學生復習完零點存在性定理后,我們備課組設計了這樣一個畫面:中央電視臺的著名主持李詠手上拿著一款手機,老師讓學生猜測手機價格,“2500元”“高了”“1000元”“低了”“2000元”“高了”“1500元”“低了”……班上每一位學生的情緒都上來了,末了,老師總結:剛才采用了“逐步逼近法”,再引入本節課課題“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此環節只用了2分鐘,但學習的興奮勁卻持續了一節課,學生會帶著好奇、比較的心理學習二分法。而本節課若用傳統教學,也能敘述清二分法求近似解的原理,但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難有主動體驗的感覺了[2]。
二、運用多媒體,學習抽象概念更直觀形象
數學概念教學中,有些概念很抽象,由于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與概念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學生往往不易掌握,如果運用多媒體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趣味化,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結合起來,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較容易找出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獲得正確、清晰的概念。如必修二的《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概念多,抽象。傳統教學用一課時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且學生易產生思維疲勞,效果往往不理想,課后需補充大量習題才會產生清晰認識。所以選用多媒體上本節課,除了利用教材上的實例圖外,還加了摩天樓(棱柱型)圖,繪制了動畫。講棱柱的每一個小概念時,畫面上摩天樓的相應部分就閃動幾下。在講棱錐概念時選用金字塔圖,講棱臺概念時設計了一架飛機從金字塔上飛過,帶起了一個小金字塔,出現了棱臺[3]。這樣學生在擔心和驚嘆中學完了這一節課,印象很深刻。而用傳統教學,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更容易實現教學的完整性
新課改有許多章節的知識點多,知識點的傳授又要求學生與老師協作討論,讓學生體驗知識點的得到過程,學生又沒有象老師一樣的對課堂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而用多媒體教學,一堂課的教學題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內容、課后小結都能一一呈現出來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加強學生對本堂知識的印象,有始有終、結構完整。傳統教學難以有如此全面。例必修二的《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有兩個概念(直線與平面垂直,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一個定理(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兩個探究、兩個思考,要求一課時完成。而啟發學生探討、探索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要時間,時間一長,趣味性上來了,課時任務完不成了,課堂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有點問題了。若采用多媒體課件,老師不用書寫了,啟發學生一起探討直線與平面的垂直關系,在與學生探討完后,在最后兩分鐘的課后小結上再現一遍,就完整了[4]。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強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是老師教,學生學,課堂教學是“是什么”“為什么”老師教學生“怎么辦”,而新課改要求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自己體會怎么辦(教材難度下調),要學生積極觀察、想象、猜測、動手實驗,從而必然就需要一定的師生互動。傳統教學寫知識點和抄習題要花大量時間,而多媒體教學省去了這些時間,就增加了師生互動空間。例:對必修一《函數模型的應用實例》的第二課時的兩個例題,題目長、計算量大,用多媒體教學就不會花抄題和純計算時間,而把時間花在師生互動分析題意上,花在尋找解題思路上,花在分析這兩個例題放在此處的用意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多媒體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廣泛被應用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數學教學整體課堂的效果,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加深印象。以多媒體手段為基礎的教學課堂,更加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和其他多種技術的融合,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是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技術無法取代的,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合理采用多媒體,如果一連幾天用多媒體,學生也會視覺疲勞。課堂教學中學生基本的教學活動,如基本運算、直觀想象,畫表作圖,邏輯推理、數學證明等,學生自己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都可以信賴自身來完成,不提倡采用多媒體代替。所以不能盲目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合理地借助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是所有一線高中教師的一個長期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陳曦.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171.
[2] 車欣欣.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數學課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09(2):96.
[3] 楊柳.淺析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309.
[4] 王悅.淺談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2(10):178.
[5] 陳華.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4):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