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得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新課改實施的不斷深入,使得每個科目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樣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03年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倡具有探究和合作與自主特點的教學方面的改革,現階段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一般使用的是實驗式和講授式還有演示式的教學手段和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承擔傳授知識的任務,不會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因此也能夠知道傳統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給學生建立學生能夠接受的認知過程,很容易讓學生不能對相關的概念進行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高。而合作學習主要將小組的成員當作活動的主體,時學生能夠在探究和合作中進行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生物教學;分析
合作學習指的是把異質性的合作小組當作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通過小組的成績作為獎勵的標準,有效利用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得師生雙方能夠得到共同進步,使得學習目標能夠有效達成的教學活動。其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方法。合作學習是現階段教育改革的優秀果實,其在國外已經逐漸變成一種普遍的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并且具有明顯的效果。
一、 合作學習的概念與特點分析
(一) 概念分析
因為合作學習在各個國家實施的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且這個領域存在很多的代表人物,因此現在還無法得到一個比較統一的概念。對各個國家的學者持有的觀點進行整合,可以知道合作學習主要具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合作學習是把小組作為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將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作為主要的內容,其也將共同目標作為導向,將團隊成績當作獎勵的標準的教學活動。所以合作學習可以這樣定義:合作學習是將異質性的合作小組當作最基礎的組織方式,把小組的成績作為獎勵的標準,通過教師和學生與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科學互動使得兩者能夠得到共同進步,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二) 特點分析
首先,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發揮指導和監督以及促進的積極作用,并且還要教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應該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構建科學的學習環境來組織學生實施有效的合作,讓學生在進行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人翁的作用。其次,是合作與互動的特點。合作和互動是合作學習必備的條件,合作和互動的主體是生生和師生以及師師,還包含學校和社會之間進行的多維度合作和互動的內容。再次是開放課堂的生成性學習特點。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組員能夠對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進行自由地發表和探討,提出的創造性的意見還能夠與小組的成員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分析。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生之間的合作具有自主性特點,在合作中完成知識建構,因此合作學習也可以說是生成性的學習。最后成功的機會是均等的。合作學習主要通過異質分組的形式,在進行學習時,每個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這些責任和成績以及性格是沒有關系的,權利執行和義務執行都是平等的,成功主要掌握在學生的手里。并且合作學習具有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具有相同的體驗成功的機會。合作學習關注對學生合作狀態的評價,不只是關注合作得到結果,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關注學習中自身具體的表現情況,降低學習過程中的壓力,使得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展現自己。
二、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的內容是學習,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合作學習當中給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解決才可以使得教學的目標得到實現。比如在對《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生長素其進行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素具有調節的作用進行理解的重要內容,也是把握植物生長素具有的生理功能的前提,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提升。因為學生對于生物的內容還無法實施比較系統的訓練,對于生物實驗的設計具有的可行性和科學性還有嚴謹性都還有提升的空間。另外因為學生對植物的形態學的認知是不夠全面的,感性的認識不足,因此要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生長素產生的過程和運輸還有分布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了解。并且要設計出開放性比較強的主題,讓合作學習能夠有效發揮其具有的積極作用,推動學生發散性的思維的養成,通過開放性合作學習的主題可以讓學生對看法不一的問題帶來非常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思想的碰撞,進而將問題能夠進行深入和全面的掌握,又如,在對《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能夠在學生可以對生態系統相關的能力流動具有的特點進行比較全面的敘述和掌握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手段,對焚燒秸稈的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究。焚燒秸稈是農村區域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目前人們已經不能將秸稈當作燃料,主要是把液化氣與天然氣替代以往的燃料,但是農村地區還會存在田地進行焚燒秸稈的現象,最終會產生很多有毒和有害的氣體以及很多的顆粒物污染當地的空氣,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情況讓學生展開合作,設計出緩解這一問題的實施方案,要保證方案設計一方面要保證農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還要保證環境保護的問題,這樣來提出相關的對策和方案。利用小組合作的手段指導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教師再對小組討論最終的結論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在方案中發現各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二) 復習中合作學習的實施
利用復習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得零散知識變得更具系統性特點,將薄弱的知識進行再次的學習與鞏固。可以通過概念圖來進行。概念圖是通過節點與連線構成的對命題網絡進行有效表達的結構化的圖形。主要指的是知識的構建是對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再次的觀察與認識,學習是在建立概念網絡以后逐漸在網絡中加入發現的新的內容,這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概念圖也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有效反映出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思考和理解情況,可以盡快發現學生對各個知識點存在的不準確的理解,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物教學的內容和其他的科目存在差異,大多數的知識點和生理的過程聯系密切,所以內容的抽象性比較強,并且很多時候是微觀的世界,學生對其認識不足,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但是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能夠通過集體的努力構建演示的模型,將大多數較為抽象或者微觀的問題實現具體化,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各種生物過程的神奇,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劃分小組,教師可以在演示學生自制的細胞分裂的模型的同時,可以對課程的內容進行復習,在進行演示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和研究,每個小組在進行學習時還要對實驗模型的特征進行有效記錄,這樣能夠方便之后的總結與分析。通過小組合作能夠使得生物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得學生能夠在自主的思考和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掌握細胞分裂的特點以及染色體復制相關的知識,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打破以往的授課方法與模式,強化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推動師生溝通,使得生物的教學更加高效。endprint
(三) 通過課外探究實施合作學習
生物科目具有實驗性的特點,要學生具有比較強大的探究能力和欲望,這是由于探究的活動是理論知識教學比較科學的補充,一般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熱情和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安排挑戰性比較強的課外探究,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小組各個成員具有的優勢發揮,使得獨立性比較強的探究活動轉變成具有合作特點的探究實驗,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相關的知識與內容的探究欲望和積極性,這樣也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施教學,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學校對生物課程安排的課時不足,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難以被培養起來,因此課外的探究顯得尤為關鍵。課外的探究活動組織的過程是:首先,教師要篩選出存在探究意義、并且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的內容。其次要按照課題對小組成員進行劃分、安排好實驗的材料等物品,再次要保證小組成員能夠將收集的信息進行共享。第四是成果的展示環節,這個階段需要表現出探究的特征,需要各個小組和成員對匯報的內容仔細傾聽和思考,在其中找出問題并進行分析與探究。最后是評價環節,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在實驗中體現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行有效的評價,通過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啟發和點撥。
三、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 保證分組的科學性
合作學習的分組并不是隨便進行的,需要進行科學分組,由于學生都是存在差異性的,因此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學習的進度存在區別,假如將學習能力差別大的學生分成一組,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并且還會發生組內矛盾,因此教師在分組時要多花心思,保證各個小組當中具有各種層次的學生,要根據各個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水平和動手的操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還有他們的性格等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另外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讓各個小組成員都能夠和諧相處,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整體學生的發展。
(二) 生物教師要重視角色的轉化
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實現課堂的解放,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要保證不要在合作學習中干涉太多,在合適的時候給予自己的意見,教師需要細心發現,找準時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提出學生需要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指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解決,保證不會過度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只要保證學生的討論不偏離主體即可。教師也能夠轉變身份成為傾聽者,對學生的建議進行科學的分析,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四、 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段亞東,李紅.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價值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4):127-128.
[2]劉蓉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17):92.
[3]李軍芳.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365.
[4]周婧.生物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14):85.
作者簡介:
周健,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寧國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