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微博和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受到的影響,同時提出了微博和微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策略,包括創建思政教育平臺、提高高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通過互動來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通過以上策略,為高校思政教育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微博和微信 網絡環境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02-01
引言: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微博和微信作為我國新興的網絡社交工具,影響了高校學生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在網絡環境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1.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受到的影響
微博、微信網絡社交工具是一把雙刃劍。在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受到的積極影響是:信息來源增多,社會責任感增強。由于微博、微信的社交信息渠道不斷拓展,從時事政治到社會事件等新聞消息,都能夠被報道出來,使得學生能夠不出校門就融入社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圖片分享、實時評價,并傳送圖片、視頻等,這對拓展學生的視野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
消極影響: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會暴露出社會丑陋的一面,很多不好的信息,導致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影響。如炫富思想、拜金主義等,使得學生的行為脫離正軌。其次,高校學生還未正式邁入社會,自制力不強,容易沉溺網絡,導致現實人格和網絡虛擬人格出現差別,甚至可能出現雙重性格等問題,影響學生正常的心理發育。
2.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策略
2.1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落實,新課標的全面建設實施,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博、微信作為網絡平臺,有著積極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創建自主的思政教育平臺,來落實高校的素質教育。高校可以組織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微博、微信網絡平臺的自主創建,在微博、微信上創建學校的公眾號,在創建的同時,要積極宣傳高校的網絡平臺,吸引學生關注。微博、微信公眾號也要加“V”注冊,來顯示真實性,從而使學生放心“關注”。高校也要開放微博、微信平臺的推送功能,定期推動一些和思政教育相關的文章和視頻,通過實時分享的手段引起學生興趣,也可以開放微博、微信的評論和討論組功能,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也能收集學生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拉近高校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2提高高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微博、微信網絡平臺導致信息碎片化,也使高校學生思想過于片面,這對高校的思政工作產生一定的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要培養學生媒介素養。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實效性、針對性。在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很多的思想,如拜金主義、“喪”文化等都不正確,高校要明確抵制落后的文化,可以在微博、微信的網絡平臺,開展“正能量”的主題活動,來積極倡導積極向上的思想,培養學生樂觀的精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世界觀。其次,微博、微信具有極具開放性,內容非常混雜,因此,高校也要引導學生增強自己的選擇意識,學會分辨知識的好壞,來形成自身的是非觀念,才能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多樣化與多元化發展。[1]
2.3通過互動來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
高校要合理利用微博、微信網絡平臺,來實現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首先,在“十九大”勝利召開的背景下,高校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治教育政策方針,把握思想正確的方向。由于高校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入,無法看到政治的本質,對網絡中西方所謂“民主政治”過于信奉,缺乏社會主義的信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來實現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可以結合時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微博和微信的熱搜上,積極轉發愛國知名人士的事跡,抵制分裂主義,抵制日本侵略主義,比如在日本導游拍攝的扭曲中國形象的電影,高校要號召學生抵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創建微博和微信上的公眾號、開放評論和討論組功能,能夠吸引學生興趣、拉近高校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強學生的選擇意識、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政治教育政策,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是非觀念、把握正確的思想方向。因此,在遇到微博和微信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時,可以從構建平臺、堅持思想等方面解答。
參考文獻:
[1]惠嘯. 試論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中國培訓,2017,(04):221.
作者簡介:
辛曉龍(1988年12月-),男,漢族,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市人,2015年畢業于莫斯科動力大學,電力拖動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