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越來越成為教育中的重點,這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在無形中就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內容,但是在為學生“減負”的號召下,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中進行高效率的教學,并且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所受到的學習水平也不同,這就說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也是非常關鍵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關鍵。圍繞“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新課改中的重要內容,它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充實,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獲得提高。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激發來推動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讓高中數學課堂重新煥發光彩,提高教學效率。
一、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也就是說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效率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并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推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通過獨立地探索去獲取知識,而是直接接受教師的觀念,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自身的能力發展,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來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有獨立學習的空間,能夠擺脫教師的安排進行積極的探索,這就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或者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式,這都是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完成任務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這一類的學習模式中,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問題的探索,尤其是在數學課堂中,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千變萬化,教師的教學只是數學世界里的一個面,而其他面是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的。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獨立的交流探索的空間可以豐富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越來越得心應手,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還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一種交流不是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而是數學想法的交換,使學生以更加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對數學學習有更加濃厚的興趣。教學方式的豐富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這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利用教學資源,增強理解能力
數學是一門對抽象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都是以比較抽象的方式呈現在書本中的,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完全理解,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困難,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有所下降,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讓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加具體的形象呈現在課堂中,增進學生的理解,讓課堂教學進行得更加順利。高中數學的立體幾何知識是考驗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內容,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空間想象,空間思維能力好的學生能夠很好地跟進教師的講解,而空間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則很難跟上課堂學習,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以3D圖像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示立體幾何中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立體圖像,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加順利,運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先理解記憶,再進行能力的鍛煉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抓住問題時機,組織交流討論
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模式,他們在課堂中往往會有一些自己的問題,而在傳統課堂中,教師為了盡快地完成教學任務選擇忽略學生的問題,這反而不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會讓學生失去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問題,根據問題價值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簡潔的回答,及時幫助學生解惑,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具有討論價值時,教師要及時地組織學生進行探討,抓住問題時機,隨時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探討的場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要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豐富多變的課堂中進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也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增進學生的理解,深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讓學生從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開始,逐步提高數學水平,教師也要注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解惑的場所,不讓學生留著問題學習,及時地把問題解決了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聰睿,陳彩玲.數學教師課堂情緒工作及正向情緒工作素養研究[J].教師,2014(11).
[2]劉濤.關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感悟[J].課外語文,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