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明
摘 要:作文教學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教師要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平時要引導學生多觀察。作文教學要貼近孩子的生活,注重興趣培養,突出主體體驗,讓學生樂于習作。作文教學還要重視說、讀、寫相結合,重視寫作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善于習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語言積累;遷移運用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這些要求一方面強調了學生習作的自我表達,發展個性;另一方面強調了學生習作要適應社會、注重交流。那么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注重興趣培養,突出主體體驗,讓學生樂于習作
當學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有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有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才會樂于表達。但現在的孩子,缺少生活體驗,學校與家兩點一線,他們似乎看不到昨天和今天有多大的區別。作為教師,我們在引導孩子寫作文之前,可指導學生走進廣闊的空間。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開,可開展一些春游的活動,帶學生到山間、田野上去追尋春的足跡;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時,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玩雪,打打雪仗等,學校開展運動會,帶領學生走進田徑場,用心去觀察每個人不同的表情、動作、神態。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捕捉信息,孩子們在主動參與的同時,獲得了主觀體驗,學生才會打開話匣子,才能樂于動筆。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才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二、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善于習作
全國特級教師李杏林老師說,作文指導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寫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閱讀課上。教學一篇課文,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為習作積累語言,并學習它的表達方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3~12歲是記憶最佳期。可見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讀、多背、多記憶優美的詩篇和散文將對學生產生何等重要的意義。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把作文教學滲透在每一堂語文教學中,滲透在平時的語文作業中。我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優美句段予以背誦。對文中的好詞好句予以標記,并摘抄在當天的語文作業本上。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很多的好詞佳句,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內存,熟讀成誦,讓書本上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
課外閱讀,也是學生語言積累的一種方法。小學高年級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少于100萬字。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比如學習了《草船借箭》,給學生一個月的時間讀《三國演義》,并把好詞、好句、感想用讀書筆記的形式寫下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學生的習作水平在不斷積累中自然提高了。
三、重視說、寫結合,讓學生敢于表達,易于動筆
新課標對口語交際的要求有: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現在小學高年級段的作文教學很多也是結合口語交際的話題,練習寫作。說、寫不分家。但我們平時的課堂中,卻有一部分學生不愿說、不敢說。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口語交際話題,采用各種形式,讓口語交際活動充滿情趣,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并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例如,我教學生寫“中秋節”這篇作文時,我先讓學生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詩歌、傳說、神話故事、來歷等。并上了一節“大家來說中秋節”的口語交際課。然后讓學生回家把感興趣的話題寫下來,學生感到作文就跟說話一樣,并不難。
四、讀、寫結合,重視寫作的遷移運用
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作文教學的一種較高層次。比如,《可愛的草塘》一課中只寫了春、夏、冬三個季節的物產,教師可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北大荒秋天草塘的可愛之處,并模仿寫出秋的片段。學習《火燒云》一課,可讓學生回家觀察家鄉傍晚云彩的樣子,先說說它的形態及變化,再仿照課文的寫作方式,把自己觀察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手法,在平時的寫作中予以模仿練習,讓讀寫很好地結合起來,寫作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五、注重作文講評,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
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過多注重習作指導,作文講評和習作修改并沒引起大部分教師重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范、整潔。這幾句話點明了修改作文的方向。
葉圣陶曾說:“我當過教師,改過的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的體會,無自修自改便徒勞無益。”每次學生習作初稿完成以后,老師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拿出來講評,讓學生幫助修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評改交流中拓展學生思路,開闊視野。讓學生享受習作修改后獲得的成功愉悅,實現葉圣陶所說的:讓學生“自能作文”“習作能力自求得之”。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教師要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作文教學要貼近孩子的生活,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體驗,注重個性表達。作文源于生活,平時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積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作修改習慣,這樣才能讓高年級的作文教學真正做到“百花齊放”。
參考文獻:
[1]余燕春.例談創新作文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2):165.
[2]胡小霞.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5):37.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