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鏡波
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計算能力的掌握是重點,也是難點。并且,學生的計算能力會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尋求新穎的計算教學策略,拓展計算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掌握運算技巧,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計算教學
運算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關鍵性的地位。并且,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最為優化的解題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小學生對于計算練習是有一定的畏難心理的。而且,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在一道題目上,他們通常在審題環節就會出現錯誤。而且,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方法,通常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計算練習。復雜繁瑣的計算練習不僅無法有效體現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就要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加強計算練習與實際生活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如何在小學計算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1、構建問題情境,激發運算興趣
所謂的問題情境,實際上,指的就是與計算活動密切相關的真實事件或者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還能夠使學生獲得認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和靈魂,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傳統的為學生講解計算方法和計算步驟的教學模式相比,問題的提出,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的構建。首先,教師要利用問題完成課堂導入活動的創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負擔。這就表明,教師要從計算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出發,設置情景式的問題,巧妙地讓學生感受計算活動與現實生活中的練習。其次,教師要注重問題情境的適時性,也就說,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計算能力,創建問題情境,由簡到難,循序漸漸地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最后,教師要注重問題情境的科學性,選擇合適的例子,舉一反三,表述合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導簡便方法,體會運算技巧
在小學計算教學中,面對較為復雜和繁瑣的運算問題,學生常常會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下手。而計算方法的講解,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最為簡便的方法,有效解決實際的運算問題。并且,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掌握算理和計算的規律。也就是說,教師要在學生掌握了基本運算規律的基礎上,深化學生的認知,使學生充分掌握和理解數學運算的內在規律。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創新計算教學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能夠用最為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比如:在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效率,筆者就為學生講解了交換律a+b=b+a和結合律(a+b)+C=a+(b+C)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a-(b+c)=a-b-c,a-(b-c)=a-b+c,a-b-c=a-c-b,(a+b)-c=a-c+b=b-c+a。學生在掌握這些性質之后,就能夠準確快速地解決類似于5.76+13.67+4.24+6.33=?等問題。
3、組織多樣練習,提升運算能力
從本質上來講,計算練習是比較枯燥和無趣的。而且,小學生天性愛玩,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在數學練習中。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進行計算練習的興趣。所以,這里的多樣化的運算練習,并不是指的數量上的多,而是指形式上的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發現,不管哪種題型,都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運算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典型的例題,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掌握一類題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開拓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提供方法,而不是直接講解解題步驟。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為學生構建應用題、對錯題、填空題、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同時,筆者也會注重趣味性的運算活動的創建,將游戲與計算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運算能力。
總之,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重視計算活動的構建。并且,教師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指導學生掌握簡便算法,組織多樣化的練習,從而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讓學生掌握運算的技巧,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從而推動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楊俊.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第一學段計算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3):41-42.
[2]盧靜.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