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筆萌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非自然力已經在很多領域取代了人力。因此,關于人工智能與就業關系的爭論此起彼伏。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我們既不能杞人憂天,也不能任由其發展。于我國而言,及時制定未來的戰略方針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人工智能;就業;未來預測
人工智能與就業形式的爭論
2016年3月的那場為世界人民所熟知的圍棋界“人機大戰”擴大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范圍,阿法狗大勝韓國頂級棋手李世石的結局直到如今都無法被淡忘。阿法狗的處理程序是通過神經網絡輸入復雜的矩陣數字,再產生數據集合以輸出。阿法狗的運算能力與深度學習的能力讓它在圍棋比賽中戰無不勝。
隨著知識的迅速普及與技術發展,人工智能在很多領域上取得了令人大開眼界的成績。例如,智能驅動的機器人可以被用于面包餐廳,代替原本需要人力進行的烹飪動作,以避免高溫燒灼的危險;再例如,在生物領域中,最近研發的機器人蜜蜂無人機能結合人工智能、GPS和高分辨率相機,從而達到精準授粉。
能帶來震撼的東西必然會引發人類的思考,人工智能的強大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未來。即便是當下某些運行狀態良好的職業,如果在有人工智能的參與條件下或者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是否會使生產效率更高?進一步將生產領域擴展到就業領域,人工智能是否會引發人類的就業危機?此問題下的延伸思考是多維度的,學者與專家們的回答也迥異有差。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教授理查德·桑內特預測金融業與保險業等行業在5年之內將會被計算機取代。
但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所謂的“人工云”(human cloud)提供數字服務。有悖直覺的是,之所以人們從事數字服務工作,恰恰是因為人工智能的大潮洶涌而至。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已經有500多萬人通過Freelancer.com等在線集市實現遠程工作。從設計網站到撰寫文案,他們的工作形式多種多樣,薪水也十分可觀。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ffing Industry Analysts的測算,這類公司2016年的營業收入約為60億美元。人工智能似乎在減少傳統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全新的就業崗位。就目前來看,被廣泛認可的關于人工智能的定位是將其視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而技術是經濟增長之源,同時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于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實現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是同等重要的兩個切入點。
從歷史角度看待人工智能與就業
機器的自動化與科技進步水平密切相關,同時導致人工體力消耗大幅減少,然而資本對于勞動的剝削程度卻在增加。正如馬克思所說:“機器就其本身而言縮短了勞動時間,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卻延長了工作日;機器本身減輕了勞動,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卻提高了勞動強度。”
目前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仍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馬克思百余年前的闡述。正如學者所評論:“過去人們尚可在工作時間之外享受自由,現在工作時間和自由時間的界限卻模糊了。在馬克思時代,人們在家里尚有不當‘機器奴隸的自由。但是在信息時代,機器卻無處不在束縛著人們。”
歷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雖然其中工人失業的問題不可絕對避免,但其并沒有引起長期的失業浪潮。筆者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主要代表的技術創新革命已然拉開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隨著工廠逐步向服務業轉型,技術革命與創新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崗位。
未來預測與準備
人工智能影響就業是主流思想,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不同的創新節點以及不同的領域,影響的細節不同,改變的方式也不同。小的突破引發了巨大的浪潮,但是人們的欣喜和擔憂似乎只是建立在把人工智能看作一次簡單的科技革命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人工智能的誕生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雖說它的出現來源于生產力發展的引導,但是它即將影響的結果已經超脫了它本身想要達到的高度。人工智能的到來不僅代表著產業的重大變革,同時也預示著更多的人在未來將無工可打。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自身的替代,它對于人類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沖擊將是前所未有的。可以預見,未來可能沒有一個行業能夠離開智能這兩個字。人工智能為人所造、為人所用,至少在當今,我們還不必去過度夸大“機器人威脅論”。但是類似于個人的人生規劃,人工智能越是發展迅速,則越是需要具體的戰略方針。將來的社會體系會發生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發生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將英國從農業社會帶入工業社會,不難想象,不久的將來,現有的社會體系也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我國科技部正在啟動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實施的相關準備工作,面對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重構職業教育體系是必需的。各大高校可以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落實學科的自主設置機制。人工智能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
結語
從人工智能悄無聲息地發展到獲得突破性的進展,時代特征似乎也正在改變。人工智能與就業危機的爭論仍在繼續,一方面,全新的人工智能奪人眼球,其在生產力方面產生的優越效應毋庸置疑;另一方面,“機器人威脅論”也聲勢浩大,畢竟人工智能不等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在使一些傳統行業改變、轉變、消失的同時,也會創造一定規模的全新行業,并且能將一些傳統行業進行優化。總之,面對即將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不應未雨綢繆,而應是虛位以待。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郭洪水.“存在——時間”“技術——時間”與時間技術的現代演變[J].哲學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