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燁
摘 要:生命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學科學教學,作為學生認知并培養能力的初始階段,生命教育也是教育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科學;珍愛;關懷
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一方面加深學習者對生命的了解,明白生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初步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識,提升生命的價值。
一、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難點
生命教育就是學生在教育和監護人的幫助下,通過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實例模擬,引導學生在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自覺自我地學會珍惜生命和熱愛生命,并將這種珍惜和熱愛傳遞給他人,進而引起對優質生命質量的追求和探索。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二、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意義
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是提升人民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是一個國家的前途。在小學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生命質量,激發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品質傳揚下去,培養學生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
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是現代社會的迫切要求。現代社會人文理念不斷被弱化,生命主題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各種低俗文化充斥社會的各個角落,不良因素感染下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差距變大,對生命沒有應有的尊重和敬畏,極易發生危害自我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事件。同時,缺乏生命教育引發的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也威脅著學生人身安全。
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信息交流便捷,使學生的心理成熟提前,容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理解生命的意義。
三、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實踐策略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旨在傳播科學知識,引導和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準備,將生命教育內容融入小學科學教育中,一方面啟發學生理解生命、關注生命、熱愛生命;另一方面也引導著和鼓勵學生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學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而在早期培養起來的科學素養和生命意識、確立起來的科學態度和生命價值觀,將對學習者一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長期形成的小學以基礎知識教育為主要目標,忽略了對其思想品質、道德修養、生命安全的教育,學習者不能準確把握“生命”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以致造成大量的“血的教訓”。為此,加強小學生生命教育,大力培養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教育學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生命觀,成為現代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1.在科學教育的同時穿插人文教育
科學研究離不開人的努力,在進行科學知識的教授時,適當地講述科學家探究科學時的艱辛與刻苦,這樣將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同時也為人文修養的提升提供了便利。在教育中選擇與生命有關的科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注意避免純理性知識的傳授。
2.注重學生實踐和體驗
在科學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就要在科學知識講授的同時,注重學生的體悟。合理創設條件,引導學生貼近生命、體驗生活,在生活體驗中把知、情、意、行融為一體,豐富生命知識,獲得生命體驗,提升生命涵養。
3.對不良事件積極預防和教師合理干預
只有教師自己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才能感染學生的心靈,使學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教師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將心得分享給學生,也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方法。生命教育既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也應注意禁止毒品、防止性傳播疾病、防止自殺和各類事故等。同時教師應當對已經發生的小學生危機問題進行科學的干預。
4.結合社會和學生家庭進行生命意識培養
小學生生命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還要求從教師到家長,包括社會在內的一切資源都要為生命教育服務,學校在課程教學、知識灌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落實生命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家長進行生命教育,要求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引導子女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互補效應,為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傳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5.適當進行挫折教育
生命教育應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要求三方面,通過認知、實踐、情境三個層次開展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等,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要創造一定的逆境,磨煉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認識痛苦和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
本文以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為主題,簡要探究了生命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和實踐模式,并闡述了一些個人的教學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提升自我,不斷完善個人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嚴麗杰.融創相生 惠澤生命:小學生命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研究[J].吉林教育,2016(4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