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娟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之一“三通兩平臺”的實施,許多邊遠山區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同時也存在信息技術師資力量薄弱、對信息素質教育重視不夠、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單一、學校經費的短缺等問題,提高邊遠山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信息素質刻不容緩。
關鍵詞:山區學生;信息素質;現狀
甘肅省廣河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轄區內的許多小學處于偏遠山區,交通十分不便。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父母親大多文化水平低,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教育還是很陌生的。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甘肅省“三通兩平臺”項目的順利實施,廣大農村學校也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很多學校也開始重視并且使用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但由于本地區教育落后信息技術師資力量薄弱、對信息素質教育重視不夠、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單一等原因,學生信息素質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制約。下面筆者根據多年來的農村教學經驗來談談對山區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現狀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山區小學信息技術師資力量薄弱制約了學生信息素質的提高
廣河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這里回族人口占了將近90%。很多本縣的優秀人才都分到了行政單位,近幾年通過國家特崗教師項目給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帶來了新鮮血液。但由于當地學校規模小、教師編制少,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簡直是杯水車薪。許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由其他專業教師兼任,這些兼任信息技術的教師本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掌握、運用有一定的不足,他們所具備的計算機學科知識結構很難適應當今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有時連網絡系統正常的維護和維修都成了大問題。如何通過專業信息技術培訓,讓這些兼職的信息技術老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部分山區農村學校對信息技術教育重視不夠導致學生信息素質停滯不前
在對廣河縣阿里麻土鄉的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調查中發現,全學區十幾所小學中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只有2人,部分學校雖然配發了昂貴的信息技術設備,但利用率不太高。學校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上,對信息技術課有一種敷衍的態度,信息技術課經常被主學科和其他活動擠占。學校領導對這種做法聽之任之,甚至部分學生和老師認為信息技術課可有可無。如何轉變落后的信息技術教育觀念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教師多到發達地區學校看看也許會有幫助。
三、部分山區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技術能力提高的需求
在對廣河縣阿里麻土鄉的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許多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有的干脆讓學生上網瀏覽網頁或者玩一些小游戲,有的教師還在信息技術課上采用粉筆、黑板、口授的教學模式。部分教師對本學期的信息技術教材不熟悉,只講簡單的內容,有意回避信息技術教材難點。小學幾年下來,學生除了能打字、聊天之外學到的信息技術不多,對數據的統計、郵件的收發等基本知識并沒有完全掌握。
四、山區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設備無法為正常教育教學提供技術支持
調查研究中我們還注意到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大問題,信息技術設備的更新與更換問題。目前的義務教育經費體制還不夠完善,學校的經費十分有限,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硬件的更新換代速度又極快,學校無力拿出更多的資金來購置和更新信息技術課設備。舊的計算機使用五六年后明顯感覺老化嚴重,運行速度很慢,甚至有的打開網頁都有困難,根本無法滿足正常教學的需要。還有的學校寬帶運行速度慢,交換機經常出現故障,電信部門維修人員不能及時到校解決問題。有的交換機等設備需要更換新的,舊的設備淘汰后新的設備不能及時改換,但學校拿不出經費。如何建立信息技術維護保障經費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拿出具體的方案。
此外,調查中我們還注意到山區學生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認識不夠,甚至害怕損壞信息技術設備,對信息技術素質的提高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義務教育階段某些教學內容還是不太符合山區學生,難度偏大。總之,山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現狀不容樂觀,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緊密結合本地區現狀,努力轉變觀念,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山區兒童的信息技術素質。
參考文獻:
[1]呂莉莉.邊遠山區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分析與策略探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5(17):76-77.
[2]王國強,李昌花.邊遠山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讀寫算(教師版),2016(44):240.
[3]秦弘瓊.邊遠山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及改善策略[J].才智,2014(1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山區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793)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