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輝
[摘要]以責任倫理為視角,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探索當下我國社會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針對貧困大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的教學工作總結,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的建議和策略,為鼓勵大學生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并為大學生培養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態度以及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引導和幫助。
[關鍵詞]責任倫理;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04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2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前言
伴隨時代發展以及社會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事業的進步。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教育系統和理論指導,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以及過硬的心里素質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各高校規模擴招,同時也帶來了貧困大學生數量大規模增加,關注貧困大學生的發展問題,采取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鼓勵大學生完善自身的素養,在責任倫理監督的氛圍下取得長足的進步,鼓勵大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挑戰。
一、責任倫理概述
責任倫理學研究是在傳統倫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根據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進行科學內容的分析和探討。責任理論的概念原則建立在當下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之下,能夠為生活在當下的人們提供良好的認知價值引導。責任倫理要求人們對于自己的言行負責,能在實際社會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履行自身義務,并能夠積極地提升自身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健康發展的意識。責任倫理中強調責任的劃分具有其獨特性,能夠保持遠距離的整體需求,同時能夠達成對責任劃分的預防性和自覺性監督及管理。
二、貧困大學生定位
對于貧困大學生的概念定位是不斷變化和完善的,傳統的定位認為經濟層面的缺失情況導致了貧困大學生群體。在時代轉輪的推動下,社會也越來越關注到貧困大學生精神層面的問題。采取動態分析的模式對大學生的貧困情況進行概念的界定更加具備科學性,傳統的靜態分析模式對于大學生的情況進行定義存在理念認知上的局限性。當下對貧困大學生的定位,應該是從家庭收入、心理健康、身體素質、能力與權力等方面,深層次、多角度的去考核和評價。
三、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針對貧困的大學生進行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夠良好的引導大學生學習、心理的健康成長,同時能夠有效的關注到大學生實際存在的貧困問題。并針對大學生的年齡和校園環境情況提出科學的輔助政策和建議,保證大學生在校園學習階段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關系到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四、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問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關注到大學校園教育工作的細節需求,重視對貧困大學生的教學引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貧困大學生存在個體思想政治觀念落后問題
在大學校園環境中存在個別的貧困大學生嚴重的思想政治理念落后問題,導致針對這些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質量提升方面的滯后,甚至延誤了我國社會整體教育工作開展的進度。因為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家庭環境、吃穿等方面相對較差,容易出現自卑的情緒,嚴重的阻礙了貧困大學生其他學習工作的開展情況。同時,由于一味的追求高分數成績忽視對先進思想的了解學習,導致思想和價值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同學之中,導致性格孤僻。
(二)貧困大學生存在個體認知和行為差異影響奮斗意志培養
對于大學環境內存在貧困大學生,需要政府和國家實施良好的政策進行幫助和支持,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鼓勵學生參與正常的學習工作,并且能夠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成為符合國家和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但是,校園環境的教學和培養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阻礙因素,嚴重的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例如,部分貧困大學生存在對自身問題認知和行為方面的差異化問題,對于自身奮斗意識的培養也存在欠缺的情況。很多貧困大學生沒有認識到自身家庭生活的巨大經濟壓力,卻沉溺物質生活享受,對于自身的學業關注程度低,呈現出矛盾的發展問題,沒有堅毅的品格支撐其長久的發展需要。
(三)校園教育缺少對貧困大學生個體針對性指導
在大學校園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學生認知觀念引導方面的問題,由于開展大規模的思想政治引導工作可能造成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實際的發展需求,對于個別貧困大學生存在思想認知層面的問題,也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對責任倫理認知的缺失問題。很多學生對于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知的偏差問題,都影響其健康心態的發展。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認識到自身貧困的實際情況,不能將這一問題認知成為可恥的因素,才是思想引導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教育的關鍵需求。
五、責任倫理視閾下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研究
從責任理論視域下針對貧困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尋找貧困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途徑及方法。本次研究就從四個方面的教育引導工作內容入手,希望能夠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的形式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自信心基礎,并鼓勵大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一)強化實踐活動開展工作
針對大學生因貧困條件造成思想和理念落后的問題提出實踐教學引導的工作方式,努力提升貧困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并且鼓勵大學生勇于面對困境,迎難而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展現出文化教育工作的魅力,通過氛圍的渲染和思想的熏陶實現對大學生思想認知和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提升需求。在大學校園環境內可以增加多元化的活動體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并鼓勵貧困大學生積極參加競賽類型的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
(二)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將心理健康融合到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高的教學工作科學性,能夠鼓勵大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并在大學環境中努力尋找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為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進而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參與到學習生活當中。大學生已經具備了成型的價值觀念,針對貧困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和教學體系認識到大學生實際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通過多元化的途徑為學生提供精神及經濟層面的幫助,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實現掙取學費及生活費的目標,消除貧困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負擔問題。
(三)構建班級檔案管理機制
教師和教學體系應當時刻關注大學生的貧困問題及實際的生活狀況,針對大學生入學初期的經濟問題進行資料收集和管理,建立班級的檔案機制,為后期開展教學和指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生檔案的方式能夠充分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教師和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困難采取科學的幫助和管理工作,從思想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交流,避免可能發生在學生群體中的矛盾問題,并為貧困的大學生調整心態,讓這些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的社會生活。
(四)關注貧困大學生道德素質引導
重視對貧困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引導工作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家庭經濟情況的貧困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應當以負責任的心態腳踏實地,盡早的為家庭生活減輕負擔。從責任倫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觀察,應當重視培養貧困大學生的自強和自立認知,將家庭的經濟負擔承擔下來,以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態度面對未來的學習及工作。能夠鼓勵學生具備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工作,并且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以感恩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挑戰。
綜合上述研究內容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探討和總結能夠發現,針對貧困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政策的幫助,實施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在大眾支持和良好發展的基礎環境氛圍下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鼓勵大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和優質的心理健康發展,為我國社會提供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