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敏
[摘要]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使網絡發展也異常迅猛,網絡輿情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角落,更是高校大學生思想的表現。如何正確的讓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人生觀進行引導,這是高校教育者一個熱議話題。在網絡與時俱進的同時,網絡輿情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所以本文分析了網絡真情對大學生人生觀產生的影響及原因等,從各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分析,及時做出合理的引導,使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生觀。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校;熱議;人生觀
互聯網的發展已經給我們社會帶來的翻天覆地的改變,高校大學生對網絡的熱愛度只增不減,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網絡。如何能讓網絡輿情使學生們接受更加積極的影響,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高校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一、關于網絡輿情
在討論網絡輿情之前,首先要明白網絡輿情的是什么。網絡輿情是指公眾在互聯網上流行的社會問題不同的看法的,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簡單地說,輿情就是人們對社會出現的熱門問題和事件表現出來的集體意見。互聯網的發達,讓學生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接觸到全球的信息,而且在這個言論自由的時代,群眾可以對任何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雖然網絡輿論來自于社會生活,但是它也具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由網絡具有的虛擬性和傳播性所決定的。
網絡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新寵,網絡輿情不僅在網上對大學生產生影響,還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影響。網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是緊密相連的,網絡上信息的發布者,制造者,傳播者,評論者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所以就形成了網絡與現實的交互性。大學生都有一種好奇和喜歡探索的心理,對于未知或不解的事情總喜歡一探究竟,所以很容易受被其他的思想的影響。
二、高校網絡輿情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單一
在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方面,很多高校依然只是向同學們講解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等等,并不注重國家政策法律、時事評論以及心理咨詢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并沒有針對大學生網絡輿情來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時理論與實踐脫節情況非常嚴重。部分高校均在學校內部構建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的網站,但是相關人員僅僅只關注網站的建設,并沒有最大程度展現出網站的教育功能,從而使得網站僅僅只是作為一種形式,網站的內容的更新非常緩慢,并且沒有與大學生之間展開更加緊密的交流。通過調查不難發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方式方面仍然有著諸多不足之處,比如課程體系有所欠缺、教學方法不合理、內容設置不合要求等等。對于網絡輿情在高校內部滲透的情況,很多高校依然選用單向性正面灌輸教學方式來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留意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況,這不可避免會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無法起到多大功用,從而無法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人生觀。
(二)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不穩定
最近幾年以來,高校越來越注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輔導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由于輔導員需要管理眾多學生,他們的工作量比較龐大,且這些事情非常繁雜,故會使得輔導員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由于網絡輿情對于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強烈,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均使得部分輔導員無法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再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并不具備社會責任感,他們不再堅信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更嚴重的是部分教育者存在“教馬克思列寧主義然而并不認同馬列主義”的情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他們并沒有掌握好馬克思主義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學方式陳舊、單一,這樣使得課堂授課并沒有多大意義,無法引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致,從而可能減弱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程度,最終促使他們的人生觀朝著不好的方向進行轉變。
(三)主題網站德育效果欠佳
現如今,很多高校為了做好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并想促使網絡輿情向社會發展所需價值理念方面進行轉變,各部們均設立了專門的網站,以此來加強黨的思想和主張方面的宣傳。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部門往往只注重于該部門工作信息的上傳,并沒有付出一定的精力來發布校園文化、精神文明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內容,使得網站的構建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效用,高校內部各個主題網站之間明顯存在校內網絡資源“各自為網”的情況,這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生觀的培養是不利的。同時大學生也會由于熱情不高而忽視這些主題網站,他們不喜歡那些枯燥乏味的信息,從而會導致主題網站僅僅只是一個“面子工程”,無法起到實際效用。
三、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原因分析
(一)社會輿情環境的影響
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它跟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很大的聯系而且很容受網絡和周圍人的影響。而要想確保大學生的人生觀是正確的,那么就必須做好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網絡環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高校是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的前言,生活于其中的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高峰期。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思想正處于飛躍式發展的狀態,觀念轉變比較迅速,由于網絡內容更新間隔非常短,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得到各方面的知識和思想觀念。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輿情發展走向的影響,當社會輿情環境向著不好的方面進行轉變的時候,不可避免會促使社會環境變得更加糟糕,在這種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明顯會降低許多,大學生的人生觀也將與正確方向有著一定偏差。
(二)有關輿情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工作不深入
網絡輿情這是一種新出現的事物,人們對于網絡輿情的探究是以輿情理論分析為基礎的。通常認為輿情研究理論屬于社會學的范疇,目前,很多高校并不是很注重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他們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差,高校管理者沒有投入一定的精力來把握好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動態,對于輿情發展趨勢的理論探究比較淺顯。特別是針對輿情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方面,缺乏對輿情的基礎理論研究,也缺乏輿情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雙重影響的理性分析。現如今,網絡輿情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他們無法立刻展開相應的引導工作,使得高校大學生在思想觀念方面存在的難題無法被迅速處理,這有可能對他們的人生觀造成不利的影響。endprint
四、網絡輿情下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牢牢把握正確的網絡輿情方向,積極建立優質、健康的網絡輿情區域
高校在規劃發展過程中,非常有必要把網絡輿情建設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并注重其相關工作的開展。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可以在內部設立一系列網絡服務平臺,比如校園微博、論壇、豆瓣、博客等。通過這些平臺學校可以很好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可以確保網絡輿情發展方向處于優良狀態。同時,經過長期的網絡輿情教育,把科學、正確、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入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們的思維將會變得更加理性,他們辨別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從而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進一步完善他們的人生觀。高校工作者需要不斷將那些優秀傳統文化加入到網絡輿情中,以此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更加優良的人格。同時,由于網絡輿情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的、偏激的言論,相關人員需要做好日常的疏導和溝通工作,在確保大學生群體話語權不受到侵害的同時,迅速將那些不正確的輿論以及缺乏理性的思維改正過來,同時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增強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養,堅決維護和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通過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才能指引大學生準確地選擇、獲得媒介資訊。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很好地研習媒介信息,并可以獲取到媒介信息的精髓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判斷能力的提高能夠促使他們自身的思想教育能力提升許多,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很好地找尋出網絡、大眾媒介中所涵蓋的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內容,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將會逐漸改善,同時既能夠避免不良信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負面干擾,又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實效性。故非常有必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養的提升,這樣可以阻止各種不良信息滲透到校園文化中來,大學生們的辨別真假的能力也會增強,他們對于負面信息的理解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促使校園環境愈加和諧,網絡輿情這種表現方式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會減弱許多。
總結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政治思想教育絕不是某一時期的任務,而是一項永久的任務。伴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也在不斷的進步,只要網絡存在,網絡輿情肯定也會一直伴隨左右。教育高校政治思想需要高校教育者在不斷地改變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這樣才能時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作為高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利用網絡輿情帶來最大的正面影響才是自己應該追尋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