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賢梅
【摘 要】本文論述中職班主任教育與轉化“問題學生”工作的策略,提出中職班主任應多從“問題學生”的角度出發,堅持德育為先,給學生多些關愛,多些寬容和理解,多些賞識,幫助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 問題學生 理解 寬容 賞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80-02
中職學生大多處于 15 到 20 歲的年齡區間,這一時期正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變化最為迅速最為激烈的時期。近年來,隨著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擴招,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整體有所下降。他們綜合素質較低、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差,奮斗目標不明確,缺乏進取精神,導致出現不少“問題學生”。教育與轉化“問題學生”,也就成了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中職班主任應多從“問題學生”角度出發,堅持德育為先,給學生多些關愛,多些寬容和理解,多些賞識,幫助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多些關愛,與學生成為朋友
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愛是醫治冷漠的良藥,也是滋潤干涸心靈的細雨,師愛對于營造良好師生關系、開展學生工作有著重大作用。在對“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過程中,應與他們交朋友、以心交心的方式與他們相處,與他們成為“自己人”,慢慢消除他們對老師的戒備或對抗心理,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慢慢敞開心扉,從而有針對性地與他們談心,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
例如,筆者任 2014 級汽修 5 班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個學生總是沉默寡言,他獨來獨往,性格孤僻,還有一點狂躁。他不集隊,不出操,不與同學聊天,不上體育課和實訓課,總是捧著手機玩。班上同學與他疏遠,甚至有的敬而遠之。筆者多次找他問話,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對于這種情況,筆者從了解他的家庭入手。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對于學生性格的形成具有決定作用?!皢栴}學生”往往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如單親家庭、特困家庭或關系不和睦的家庭。筆者多次打電話找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了解到他是一個留守兒童,從小被父母放在年邁的爺爺奶奶身邊,性格內向,不知道怎么與人相處,加上自身眼睛不好,有嚴重弱視的毛病,心理一直挺自卑。了解到這些狀況后,筆者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將他在教室的位置往前調,給他安排一個好脾氣的同桌,讓同桌多幫助他、帶動他;筆者經常假裝在路上碰上他,從一開始的點頭打招呼,到后來能邊走邊聊,讓他慢慢地認同和接受班主任的關愛。實踐證明,用關愛喚醒學生是十分行之有效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位學生甚至肯跟與班主任吐露心中的小秘密。筆者趁熱打鐵,從小秘密講起,給他講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講了他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當學生能把老師當作朋友當作自己人,彼此距離拉近了,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遇到的阻力就會減少,他們不會再把與老師談話看成是件談虎色變的壞事,而是當成一種待遇甚至一種殊榮。
二、選擇寬容,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寬容教育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能夠寬解、寬諒、寬待學生的一些錯誤言行和反對意見,包容學生某些“不守成規”的言行,容忍學生人性弱點,創造融洽、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自由地伸展個性,平和地接受教育。
愛因斯坦曾說:“善于寬容也是教育修養的情感問題。寬容中所蘊含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對自己和教育對象積累了足夠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種于事業、于孩子真摯的熱愛?!敝逃姨招兄壬诮逃噶擞么u頭砸同學這樣嚴重錯誤的學生時,沒有批評處罰,反而連續四次獎勵。這個經典德育案例告訴我們,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況下,寬容是最為人性的處理方式,比粗暴的批評和懲罰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孩童都是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問題學生”則是在犯錯中成長的,他們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班主任應該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他們,寬容的環境才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有一個周末,筆者早上醒來發現手機里有十幾個未接電話,都是一位學生凌晨打來的。筆者擔憂是不是學生半夜生病,急忙回撥過去,電話剛一接通,那頭就傳來了誠懇道歉的聲音:“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錯了?!闭敼P者摸不著頭腦時,那頭繼續解釋:“昨晚遇見老鄉,喝了酒,醉后一拳把宿舍窗玻璃給砸了,現在正準備出去找玻璃店,把窗給修好?!卑凑招R幇嘁帲染萍泳坪篝[事,一般都要記一個過。但是這次,筆者不打算“公事公辦”。住校生喝酒醉酒是不對,但是對一個能夠在半夜酒醒后立刻想給班主任打電話承認錯誤,并積極去彌補自己所犯下錯誤的學生,筆者選擇了寬容和原諒。
寬容不是縱容,而是在堅持指出錯誤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勵,就事論事地講問題不給學生扣帽子。尊重和寬容讓學生更容易理智思考,認真反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不斷修正,達到自我教育,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善于賞識,讓學生在愉悅中成長進步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瘪R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提出人有對愛和尊重的需要,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獲得滿足后,高一層次的需求。
中職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時期,特別希望得到同學的羨慕和好感,希望能得到家長的承認與認同,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與賞識。而“問題學生”長期以來受到的多是批評和訓斥,得到的都是負面的評價,他們內心對他人的賞識肯定更為渴望。
例如,筆者任 2016 級無人機班班主任時,班里一位學生是老師眼中典型的“刺頭”。他上課睡覺、講話、玩手機,平時遲到、曠課,從來不做勞動,甚至與任課老師頂撞,對所有批評聽不進。但就是這樣一位“問題學生”,筆者有一次臨時指派他去給學校維修部打下手之后,他竟像是找到了奮斗目標一般,不再打架鬧事,天天到維修部報到,積極主動去做事情,每天都喜滋滋地跟筆者匯報情況:今天修了哪間教室的燈,明天裝好了哪間教室的鎖。維修處的老師還給筆者打電話,對這個學生的表現進行了肯定,建議加強培養,爭取留校任用。這一電話給了筆者極大的震撼,筆者意識到: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的一面,他們并不缺乏能力不缺乏熱情,只是缺乏善意的引導。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賞識教育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因此,在對“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抓住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挖掘其潛能,創造其機會,讓“問題學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中走向成功。當然,賞識教育并不意味著只表揚,不批評,關鍵是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進行強化,讓“問題學生”在愉悅中進步。
【參考文獻】
[1]離 曉.對中職學校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工作的思考[J].文史博覽(理論)2015(4)
[2]陳 琛.班主任工作中關于問題學生轉化的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10(1)
[3]李明水.“問題學生”存在的原因和轉化之道——班主任應如何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J].中國教師,2013(Z1)
[4]張書雯.論教師對學生的寬容教育[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4)
[5]周 弘.父母會賞識,孩子才優秀[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
[6]沈 慧.賞識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2003(10)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