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英語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長遠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包括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途徑是巧妙設疑,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對文本標題設問,激發學生進行預測與探究。2.對文本大意進行提問,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3.對文本內容或作者提問和評價,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總之, 教師只有建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框架的認知基礎,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價值,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發展語言和思維的核心能力。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閱讀
【作者簡介】張金勇,蕪湖市三山區教研室。
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核心素養強調人的思維,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理念,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有關核心素養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現實需求以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四大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
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可見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具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培養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的人才,而創新意識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外語學習顯著有助于促進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發展。因此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英語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長遠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
一、什么是思維品質
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思維品質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而得到的心智發展。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就英語學科而言,主要指與英語和英語學習有關聯性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般意義的思維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包括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
二、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從目前課堂教學理念和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還任重道遠。就思維品質培養來說,教學大多停留在記憶等淺層思維活動,話題的選擇、問題設計等方面沒有思維含量。
以閱讀教學為例來分析,會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單純把閱讀材料當作語言知識的載體,閱讀教學幾乎等同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教學;單純訓練閱讀技能,忽略對內容的學習;機械地看待魚片結構,機械地將文章分段;忽視語篇產生的背景、意圖、對象等;教學方法單一:讀前、讀中、讀后。
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
筆者結合現行譯林版牛津英語教材中閱讀這個模塊來談談一些初步的嘗試。
三、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途徑
如果在外語教學中有系統的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來訓練學生,就可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筆者在閱讀教學方面有目的地進行了積極嘗試,讓每一個教學的過程都是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讓學生去體驗、理解和應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去掌握學習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他們的思維智力品質。
思維訓練是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核心。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三個層次的素養:一是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搜集、理解基礎信息的能力;二是發展學生通過推理來理解語言背后的真實意義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歸類能力、分析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的能力等;三是發展學生通過思維判斷文本閱讀中真正有效的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將信息與自身認知結構相關聯,進行思維理解。可見,沒有積極的英語思維活動,沒有準確的理解把握,英語閱讀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因此,閱讀課的教學教師要通過挖掘文章的內涵,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那么,培養學生深度解讀文本的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有哪些呢?
1.對文本標題設問,激發學生進行預測與探究。一篇文章的標題作用是很多的,有的是直接標明了文章的中心內容或線索,有的是為了引發讀者的興趣與思考。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運用預測、質疑、推斷、分析、評價的策略,探究標題的含義,立足于標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思路主旨。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英語8A Unit6 Birdwatching Reading部分時,通過關于標題“Zhalong—a special place”提問 解讀標題,預測推理,結合思維導圖(圖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Teacher:Before we read the text,Id like you to focus On the title“Zhalong—a special place”Where do you think Zhalong is? Why do you think it is a special place?
再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英語8B 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Reading部分時,就標題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拋出三個問題(圖2):(1)What does the word“interview” mean?
(2)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an interview?
(3)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Dr. Ma ?
這樣啟發設疑,激發思維矛盾,引導學生預測推理。
該部分問題的設計都是直接聚焦標題,讓學生對文本內容作假想和猜測,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在標題部分,從而自然地引出文章的話題。
2.對文本大意進行提問,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的提示性問題,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內容和主旨,培養學生跳讀獲取文段主旨大意的閱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英語8B 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Reading部分時,教師提問:Whats the main idea?布置任務:快速瀏覽全文,歸納四個層次的主要內容。學生回答后,教師用ppt呈現答案(圖5)
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大意之后,細讀文本,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概述和歸納能力。例如上述reading部分教學過程中,教師呈現下圖,學生完成填空,更清楚了解ORBIS的情況,概述、歸納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3.對文本內容或作者進行提問和評價,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并且善于通過采用設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要努力讓所有的學生在疑問中綜合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努力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大膽地進行創造性思考。
例如上述reading部分教學,進入討論環節時,教師拋出以下問題: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way to donate money to ORBIS?
If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why?
And how can we raise more money?If not, why not?
Do you have a better way to support it? What is it?
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這些問題過程中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從而在語言的運用中培養他們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評判性思維品質得到有效訓練。
四、結論
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英語學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教學時,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環境和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應各自扮演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導、誘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積極地向著既定的方向進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
可見,教師只有建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框架的認知基礎,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價值,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發展語言和思維的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敏.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 2005.
[3]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4]單俍.深度解讀文本,培養高階思維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