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慶
摘 要:概念的獲得與應用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重要課題。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礎。通過展示小學數學名師概念教學案例,分析學生概念認知的情感因素、心理特點、思維活動,進而概括名師概念教學引入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引入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使學生正確掌握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數學基礎知識的首要條件,是進行計算、解答應用題的理論依據,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正確、清晰地掌握小學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如果概念不明確,就無法把各知識點連貫,無法綜合應用知識,也無法學好新的知識。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概念的引入
1.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可以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如在教周長的概念時,我播放了兩次小螞蟻繞樹葉邊的動畫。第一次播放,讓學生觀察小螞蟻在干什么?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觀察螞蟻行動時是從哪里開始又在哪里結束的?兩次觀察讓學生直觀體會了小螞蟻是從起點出發繞著樹葉的邊線走一圈,最終回到起點的過程。當讓學生說一說時,他們自然地抓住了“邊線”、“從起點出發回到起點”的重要詞匯。老師只要稍加補充,就得出了周長概念。接著讓學生摸一摸課桌和數學書表面的周長,學生自然地模仿螞蟻,輕松地指出了各表面的周長,無形中掌握了周長是指物體或圖形的邊線的重點,突破了只有從起點出發并能回到起點的圖形(封閉圖形)才有周長的難點。當再學習周長的其它知識時,就顯得非常順利。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無法直觀展現,需要學生去想象才能理解。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可以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分數的初步認識中,當學生理解了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半,取其中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之后,為了學生能脫離分蘋果的情境來理解1/2,我給學生準備了一些長方形、圓形、等腰三角形、正六邊形等紙片,請學生折出它的1/2,并涂上顏色。我一一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并問:為什么折法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涂色部分都可以說是1/2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小結出:不管是什么形狀、什么物體,只要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或講解學生聽的效果會好得多,學生不但理解地更深刻,印象也更牢固。
二、概念的形成
1.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在教學中,我們一般都會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但我們也要兼顧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概念后,我們還引導他們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去形成概念。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概念時,通過觀察,學生用肉眼就能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能說出對稱軸在哪。那么,是不是這些概念的學習任務就完成了呢。我認為,這是不夠的。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圖形中抽象出概念。于是,我讓學生找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對稱軸,使他們自己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一定只有1條。通過讓學生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來深化軸對稱圖形完全相同的兩部分指的是它們的形狀完全相同,而兩部分圖形的朝向是相反的。這樣,學生抓住了軸對稱圖形的本質,形成了完整的概念。
2.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辨析。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如:整除和除盡、數位和位數、增加與增加到等概念,存在著許多共同點和內在聯系。對于這一類概念,學生往往容易混淆,我們應該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
3.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概念的含義。教師與學生的主、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的,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互相轉化。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我出示了一些自然數,然后直接請學生找出這些自然數各自的約數,并根據約數的個數分分類。學生得到的任務很明確,做的過程就顯得很有條理。當學生通過對約數個數的比較,把自然數分成了約數只有1的、約數有兩個(1和它本身)、約數個數多于兩個的這樣三類時,我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因為,老師是在學生付出了大量的腦力勞動后,幫助他們進行的抽象概括,所以學生的記憶一定非常牢固。
三、鞏固、發展、深化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往往采取螺旋式的編排方式,把一些數學概念的教學分階段編排,使學生的認識循序漸進。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連續性,前一階段的教學要為后一階段做準備,后一階段的教學應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因此我們還要注重對概念的發展和深化。例如在教學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時,一般要求學生抓住以下兩點:兩者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兩個量的比值是否一定,這是從數量關系上來進行判斷的。但在初中的學習中,凡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還可以用數軸上的一條直線來表示。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把數量關系和圖形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正比例除了用數量關系來判斷以外,還可以用圖形來判斷,當然反比例也是如此。這樣,為學生將來學習函數做了一定的鋪墊和準備。
總之,只有讓學生正確認識概念,明白概念的本質特征,理清各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學生才能靈活地運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飛躍;只有學生會運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唐美玉.淺談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J].黑河學刊,2011,(10).
[2]鎖銀環.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概念教學[J].科學大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