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李同良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校企聯合培養”與“雙師共同指導”。這種機制擁有更加積極學習、更快提升技能的突出優勢,但機制運行中也遇到冷熱不均、投入不夠等問題。應從以下四方面完善:一、建立科學規范的工作室引入、考評與淘汰機制;二、建立剛性的頂崗機制;三、制定創新人才培養的激勵政策;四、制定參與人才培養的促進政策。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 技能型人才 校企聯合培養 雙師共同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21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personnel as the goal of "school-enterprise co-cultivation" and "double co-instruction." Such a mechanism possesse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being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and upgrading skills faster, but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heat distribution and inadequate investment have also been encounter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It should be perfe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tudio to introduce, appraise and eliminate the mechanism; secondly, to establish a rigid post mechanism; thirdly, to formulate an incentive policy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and to formulate a promotion policy for participating in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killed personnel; school-enterprise training; double division common guidance
0 前言
技術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的區別在于技術型人才只需學會怎么做,而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礎上還需明白為何這么做、怎么做更好。因此,技術型人才僅需企業單方培養和師傅單獨指導;[1]而技能型人才必需校企聯合培養和雙師共同指導。現代學徒制是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最佳選擇。
1 現代學徒制解析
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校企聯合培養”與“雙師共同指導”,兩者互為支撐。
1.1 校企聯合培養
校企聯合培養是指為彌補職業學院和專職教師在實踐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各行業企業主動或受邀參與人才培養工作,與學校一起聯合培養學生。其形式包括校中廠和校外實訓基地。
(1)校中廠(或校內工作室)。是一種緊密的校企聯合培養形式,將企業(或企業群)引入學校,在指定場所開展業務并接納和指導學生實踐。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耳濡目染并參與實踐,企業師傅現場指導,學生得以迅速掌握各項技術。
(2)校外實訓基地。是一種松散的校企聯合培養形式,在校外選定多家具備較大業務規模和較強經營能力的企業,與之簽訂實訓協議。將學生定期派駐企業頂崗實習,接受企業師傅指導,從而較快掌握各項技術。
1.2 雙師共同指導
當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主體包括專任教師與企業師傅。很顯然,企業師傅和專任教師各有所長:企業師傅實踐多、經驗豐富,而專任教師理論水平較高。因此,在高職人才培養中應該各用所長:企業師傅以教會學生“怎么做”為己任,而專任教師則承擔起讓學生明白“這么做的理由、怎么做更好”之責任。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各負其責,共同指導,使學生的綜合技能得以提升。
1.3 兩者互為支撐
(1)“雙師共同指導”以“校企聯合培養”為前提。實踐是掌握各項技術的最佳途徑,企業師傅的現場指導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少走彎路,快速掌握各項技術。然而一直以來,企業師傅指導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是企業師傅有一份本職工作,十分繁忙,根本沒有心思放在教學上。“雙師共同指導”的效果大打折扣。[2]那么如何讓企業師傅深度參與教學,與專任教師一起精心指導學生?最佳的辦法就是邀請企業師傅所在的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工作,與學校一起聯合培養學生。因此,卓有成效的“雙師共同指導”必須以“校企聯合培養”為前提。[3]
(2)“校企聯合培養”以“雙師共同指導”為支撐。“校企聯合培養”是人才培養的物理環境,而“雙師共同指導”是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光有環境,沒有實施,人才培養就是空中樓閣。 因此“校企聯合培養”必須以“雙師共同指導”為支撐。只有將“雙師共同指導”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校企聯合培養”才名副其實。
2 現代學徒制的優勢
跨境電子商務屬于新興行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與技能體系,知識和技能隨實踐不斷更新,因此,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必須緊跟跨境電子商務實踐的步伐。而采用現代學徒制,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可以跟上跨境電子商務實踐的步伐,假以時日必將培養出大批高水平跨境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因為現代學徒制擁有以下突出優勢。endprint
2.1 更加積極學習
對一名高職學生而言,學習的環境十分重要。“校企聯合培養”采用真實的工作場景,學生以學徒身份在校中廠或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必須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企業師傅交辦的工作任務。隨著身份的變化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學生精神狀態發生可喜變化,由過去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2 更快提升技能
過去,學生在仿真環境下實訓,由企業師傅或專任教師指導實踐,技能提升較慢;現在,學生在校中廠或校外實訓基地,以學徒身份開展工作,隨時都有企業師傅和專任教師從旁指導,很快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各項技能。
3 現代學徒制運行中遇到的問題
(1)各工作室冷熱不均。目前,有些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以引入多個校內工作室的形式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各工作室共同承擔指導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實踐的任務,一般采用雙向選擇[4]的辦法進入各工作室。在經過多批次進入各工作室實踐之后,各工作室指導學生數量發生一些分化:大量學生進入個別工作室,人滿為患;而有些工作室則指導學生數量逐漸下降,較為冷清。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學生應該均衡進入各工作室,因為每個工作室指導能力(一般由企業師傅的數量與水平共同決定)是有限的,如果學員太多,指導效果可能會打折扣。
(2)專任教師投入不夠。跨境電子商務屬于新興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識與技能體系,知識和技能隨實踐不斷更新。因此,專任教師必須動態跟蹤實踐,像企業師傅那樣親自動手,只有親自嘗試“怎么做”,才能深刻明白“這么做的理由、怎么做更好”,才能勝任自己的角色,與企業師傅一道將學生培養成為技能型人才。然而專任教師由于個人精力有限、認識不到位、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等原因而很少參與實踐,使得理論與實踐發生脫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 進一步完善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4.1 建立科學規范的工作室引入、考評與淘汰機制
(1)明確校內工作室的引入標準:有能、想為。[5]①將“有能”的企業引進學校。學校在引進企業之初就設定“準入條件”:企業需具備一定的業務規模和經營能力,這樣才能滿足指導學生掌握各項技術的要求。②將“想為”的企業引進學校。教育是一項有重大社會效益而無多大經濟效益的事業,企業一般不愿參與,因此,引進的必須是熱心教育事業的企業和企業主。
(2)建立科學規范的校內工作室指導業績考評與淘汰機制。[6]目前各工作室涼熱不均,指導學生數量差別很大,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指導質量的差距,同時加大了受歡迎工作室的指導壓力,降低指導質量。因此,必須建立科學規范的校內工作室指導業績考評與淘汰制度,準確科學地評估各校內工作室的指導業績與效果,將不能勝任、不愿投入的工作室淘汰出局,以形成校內工作室進入與退出的良性循環。
4.2 建立剛性的頂崗機制
專任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就是動態跟蹤實踐,像企業師傅那樣親自動手。但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個人認識不到位和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等原因,游離于實踐之外。為此,應當建立專任教師輪流頂崗的剛性機制和專任教師課余頂崗的激勵機制。
(1)專任教師輪流頂崗的剛性機制。專任教師頂崗機制一直存在,不少老師進行了頂崗鍛煉,但機制不夠剛性。必須讓專任教師輪流頂崗,頂崗期間收入不但不受影響,甚至應該適當傾斜,以鼓勵和促進專任教師系統提升個人綜合技能。
(2)專任教師課余頂崗的激勵機制。專任教師的工作量除了上課之外還有備課及教科研等課外工作量,工作任務十分飽滿。課余頂崗對專任教師而言,是額外工作。為激勵專任教師深入校內工作室,進行課余頂崗,學院可考慮出臺適當的激勵機制,這對提升專任教師綜合技能,提高“雙師共同指導”效果,最終提升學院人才培養水平有百利而無一害,實在有必要制定并推行。
4.3 建立創新人才培養的激勵政策
跨境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急需大量跨境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本土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鼓勵本土院校進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出臺針對性的獎勵政策,對創新卓有成效的院系專業給予特別獎勵。
4.4 建立參與人才培養的促進政策[7]
由于企業以利潤為目標,以攢錢為目的,而教育是一項有重大社會效益而無多大經濟效益的事業,因此,企業一般不愿參與。為了引進更多“有能”和“想為”的企業與學校一起聯合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提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質量,各級政府應出臺針對性的促進與獎勵政策,比如: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等,[8]以促進更多“有能”的企業參與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工作,獎勵在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想為”企業(或工作室)。
參考文獻
[1] 胡娜,李國幀,王宇苓.我國現代學徒制的路向選擇與制度構建[J].職教論壇,2016(1).
[2] 賈文勝,潘建峰,梁寧森.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構建的制度瓶頸及實踐探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
[3] 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
[4] 汪幼辛,程博.從工學結合到選育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新思路[J].高校教育管理,2017(1).
[5] 方一鳴.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6(7).
[6] 陳偉芝,陳巖.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外貿人才培養模式保障體制機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6(2).
[7] 劉志民,吳冰.企業參與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影響因素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8] 周晶,趙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性障礙形成的機理及破解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