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暉
摘 要: 為高校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提高高校就業管理質量,必須順利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本文舉例分析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現狀 開展途徑
目前,一些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缺乏職業性,一些輔導員只針對畢業生進行簡單的職業指導教育,對于剛步入學校的新生,沒有及時引導他們樹立職業理想和個人目標,導致某些學生的長期職業理想和短期職業目標存在雙重缺失,不利于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全面開展。本文簡述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密度,豐富職業指導課程內容等三個方面舉例探索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一、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義
全面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全面了解社會和職場需求,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累職場經驗,強化職業技能,而且有利于創新與完善高校職業管理模式,促使就業管理工作從傳統的“散漫管理”體制轉化為高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優化高校職業指導管理系統。從年齡的角度分析,職業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探索階段、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接受階段)[1],對于18歲到22歲左右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職業階段處于探索階段,也稱作職業規劃與準備階段,在此階段,學生需要認真分析與探索各種可能的職業方向,通過對職業能力和情趣的培養,發展職業想象力,在經過一系列職業培訓后,形成職業發展觀念。所以,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的職業成長,輔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方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實現高校職業指導教育的價值與目標。
二、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
目前,從總體上分析,當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普遍存在三種問題,即教師未能全面指導全體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教育體制較為散漫,課程內容相對單一。一些教師只針對大四的學生開展簡單的職業規劃與指導,不重視大一到大三學生的職業教育工作。其次,當前職業指導教育體制較為散漫,一些教師沒有指導學生充分了解本專業和未來的職場生涯,不重視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某些教師對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甚至逃課現象不管不問,部分學生既沒有全面獲取文化理論知識,又錯過了實踐培訓機會,導致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均不能滿足職場標準要求。另外,職業指導教育課程為理論教育,專業實踐性不強[2]。
三、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一)指導學生制訂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全面指導學生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可采用多媒體的方式授課:“職業生涯是指個體職業發展的歷程,一般是指一個人終生經歷的所有職業發展的整個歷程。因此,制定切實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個體是有指導性的作用的,并且它的作用是持久的,全方位的??茖W的職業生涯規劃會隨著社會和自身的切合程度及其變化不斷發展,這就需要當今的大學生有敏銳的感知力,審時度勢,不斷完善?!盵3]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告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及如何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明確個人發展目標,使學生不至于對未來迷茫,能夠有前行的動力和方向。發揮并且深入挖掘學生的個人才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才華和個人特點,充分開發潛能,從而揚長避短,制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規劃。在此前提下,學生對未來對生活的態度就會相對樂觀自信,對工作學習的積極性高,行動步驟明確,效率提高,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得到發展,成功的經驗得到完善。其次,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當代社會發展程度,加深職場變化的了解,使學生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結合當代職業管理文化與發展,定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動態的修正與科學的評估,從而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職業成長與發展。另外,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能幫助學生把握關鍵,分清主次,更好地安排日常工作的優先級順序,合理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職業生涯具有獨特性、發展性、階段性、終生性、整合性和互動性這六大特點。例如在引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時,教師首先要教導學生正確認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明白導游必備的工作技能和職業品德,其次,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增強旅游英語技能,在實習與培訓活動中積累多方面的工作經驗,在考取初級到高級證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文化知識水平,結合本人的專業知識技能、興趣愛好、優點與缺點及當代旅游觀光業的職業要求,設計最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增加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密度
培養學生的職場素養與職業道德,教師應注意增加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密度,借助模擬性教學平臺,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和工作原則,不假公濟私,逃避工作責任,培養學生的職業奉獻精神。教師可以將《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這一節課程內容與創業教育相結合,鼓勵學生樹立創業理想,設計創業計劃,并不斷積累經驗,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自信。
當前一些大學生不會與人合作,缺乏責任意識,對于這一問題,教師正面引導學生,告訴學生:社會是一個群體,信息時代是一個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時代,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學會與人為善、團結合作,有責任、有擔當,方能做好每一份工作。這樣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培養團結合作精神,樹立社會責任感。
另外,教師應努力消除職業指導工作、思想政治課程教育與學生學習生活的裂痕,從多方面指導學生將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相融合,將自己打造成高素質人才。例如在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講解《政治經濟學》時,應引導學生深刻認知工商管理文化、企業內部機構、勞動關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對本專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提高個人職業技能和職場素養的自主性與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