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娟
摘 要:在最有效的時間教給學生最扎實的知識,這是高效的。在實施高效課堂的今天,接受新方法,但卻不能盲從。只有通過專業引領、理念學習、實踐總結才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實驗
2012年我校提出“四環一線”式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就是這個時候我與高效課堂結緣,從最初的親密接觸,到現在與之密不可分。回顧這近四年的研究歷程,可以用“高效課堂促我成長”八個字來概括。
一、初識不知高效意
說起實施高效課堂,向課堂要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學生間合作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這都很明白,新學期一開始我就在課堂上進行了初步嘗試。沒想到,新教學模式看上去很簡單,思路也很清晰,但是實施起來卻無從下手,緊接著難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了。原來我是在理念上是接受了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到了課堂上根本就實施不了。一年級學生根本不會自學,怎么做到“先學后教”;話說不明白如何交流;要求教師要“精講”,尺度如何把握,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當時就只想著面對困難不能卻步。通過領導的指引、同事的共同研究,達成了共識,形成了“四用學字法”“一看、二描、三寫、四對照的寫字法”和“明目標、給方法、重過程、多鼓勵”的預學總要求。預學的思路清了,方法有了,我的高效課堂的路也逐漸明晰。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高效課堂模式下,學習的最小單位不再是每個學生,而是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激發每個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做好小組建設是實施高效課堂的重要突破口。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強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包括小組構建、小組評價和小組獎勵等策略的研究。實踐總比想法難,在實施中總會出現學生的合作要求不清,目標不明,方法不當,過程不實,或者是只為了小組學習而學習的一團亂的表象。基于以上原因,我結合這一年多來對小組學習的掌握情況,特提出《高效學習小組建構策略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并在教學中提煉出“預學五步法”。
在不斷的摸索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由關注教學內容到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方法的轉變,“教是為了不教”,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優勢。總結了經驗:(1)小組學習的總要求是“主動學、小聲問、認真聽、大膽說”;(2)小組長要具備四種能力——“會學、會教、會說、會管”;(3)以學習內容為載體,逐步訓練學生學會小組學習。達成這些共識后我們就在課堂上開始運用,但在預習后的交流中,發現學生不會交流,不是有序、有組織的。若不及時做出方案,這樣的交流只是流于形式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著把學生分成9組,并做好觀察記錄,搜集學生在交流時存在的問題,又形成了“給步驟、明要求、抓組長、限時間、重評價、選方式”的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十幾節課的實踐,我從內到外地發生了一次蛻變。
三、山重水復疑無路
通過兩年多的實驗與研究,在課前學生有預習方法,課上學生交流越來越有序。隨著年級的升高,有些方法在教學中不斷與時俱進。教學中我又發現,語文教學中,課文體裁不同,預習方式、交流方式、以學定教、依學而導都要有所變化。在導學中我發現:我的導學不知道如何建立在學生的交流基礎之上,而且導學中不是依學而導,有時在重復學生的交流,有時把知識點落下,有時講的時間長,導致教學效果差。于是我就在教學中不斷地琢磨,探究出了“以考帶講”高效導學策略。2013年9月,在階段成果匯報活動中,一節《媽媽的愛》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
之后的教學中我發現小組長的重要性,然而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參差不齊,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大受影響。通過不斷上網學習專家理念,并在每個班級做了兩節實驗課,課后做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訓小組長》的講座,我把這些理論都運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小組長的能力迅速提升,我就覺得越來越省心了,也越來越省勁了。2014年9月,在高效課堂優秀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我的研究成果《低年級“以點帶面”式高效學習小組構建策略》進行了發布,并在教育學會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中獲二等獎,我的課堂教學實錄《尋隱者不遇》獲一等獎。
四、吹盡黃沙始到金
小組合作學習已是高效課堂下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組間的生生互教、生生互學,而達到生生互強的目的。同時新課程下提倡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識,利用組內激勵、組間競爭的手段讓學生通過主動涉獵當堂內容,并逐步達到當堂消化。“聽到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起,只有親自做的才會理解。”學習亦是如此,只有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究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要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恰當地利用小組教學,可以及時準確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定教,打造高效課堂。同時,一個小組相當于一個小的班級,小組合作學習等同于“小小班化教學”。高效課堂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四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征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使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這樣構建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一名得力的組長,使其發揮車頭的作用,同時對小組進行培訓,要求小組長必須具有會學、會管、會教、會聽、會說這五會。
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要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單純靠課堂上隨機鼓勵性評價是不夠的,應設個人和小組評比獎,由平時累加到定期評比,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擁有持久性。“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小組間成員的學習能力各有所長,教師應對不同學生采取分層達標,運用不同獎勵。總之,讓他們每個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感。
回顧自己在高效課堂研究路上的過程,開始是懵懵懂懂,盲目跟從;接著是困難重重,停滯不前;后來是扎實實踐,反思提升;最后是總結成果,校內推廣。探索之路走到這里,進入中年級又處在了瓶頸之處,沒有突破,沒有創新,面對繼續探尋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這又將是我繼續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路,總是艱難而又漫長,構建小組合作學習;完善組建,打造高效。我一直在追求著……
參考文獻:
胡慶芳,楊翠蓉.有效小組合作的22個案例[M].華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1.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