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玉
摘 要:對新一代綜合素質人才科學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國內外科學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也是化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主分內容。在過去的傳統教育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與講授,而忽略了科學方法和過程的養成,從而弱化了學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情感、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教育。這種培養方式對學生科學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養成是不利的。本文從科學素養的概述、影響因素著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就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出了實踐教學中的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化學教學;科學素養;培養
一、前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社會競爭是越演越烈。綜合國力是國與國之間的竟爭,綜合素質是人和人最終的競爭,而綜合素質的核心部分是科學素養。對于五年制大專學生而言,科學素養的好壞,不僅影響他們今后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中的職業水平,而且影響下一代學生科學情感的形成,從而直接影響到國家將來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科學方法和態度的養成,科學情感的培養,從而我們應該革新觀念,重新制定教學的目標,從教學的方式方法著手。本文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探究討論了在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二、科學素養的內涵
1.科學素養的內涵
科學素養: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科學素養。第一是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科學知識;第二是要基本上了解或是掌握一定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第三是要基本上了解科學知識與社會進步以及對個體產生之間的關系。所以,對五年制大專師范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科學素養、科學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影響學生本人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還對今后基礎教育中中小學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產生深遠的影響,只有同時具備對上面三個構成部分達到基本的標準要求后方能視為其具有了一定的科學素養。
2.影響科學素養的因素
對個人科學素養的養成產生影響的主要有四個因素:①影響公民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②經濟利益則是對公民科學素養起到推動和驅使作用的另一個因素;③政治指導是在科學素養的養成過程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④積極文化環境對學生科學素養產生促進作用,反之也然。因此,在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育的影響是最主要的。而化學是一門時刻對我科生活產生影響、內容涵蓋了吃穿住用行等各方面的自然學科,且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去探索怎樣才能讓學生形成科學素養是非常必要的。從化學學生的基本特點出發,結合五年制大專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根據學校的教學資源制定出一套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運用于實踐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去學習化學科學,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科學知識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動,最終形成一種學生能持續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三、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意義
科學就是我們每天的生活,它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它的發展進步催生了大量新科學技術及新材料的發明,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現代化,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是我們能走向社會、在社會上生存活動的前提。學校集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的綜合素質,使人們養成實事求是的、不迷信的科學思想。
四、科學素養在化學教學中培養的有效手段
1.教學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科學品質和學習習慣
言傳與身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行為教育。有時候講解十遍不如示范一遍,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的是,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以理服人,用自身優良的科學品質去感染學生;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嚴格要求,在化學演示實驗或學生操作實驗中老師和學生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從而讓學生逐步養成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的良好習慣。
比如,在溫度計的使用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不小心將一根水銀溫度計掉在地上摔碎了,此時老師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①裝作沒事的樣子,重新拿出另一根溫度計繼續做操作;②把碎玻璃隨意地倒進垃圾桶里;③科學規范地處理,向碎玻璃處撒一些硫(S)粉解除其毒性后再進行徹底清除。顯然,第四種方法是科學規范的,老師就應該以此操作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在這一科學的處理過程中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了解溫度計的核心組成是水銀泡。而此時老師的操作的步驟、處理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每一步都會對學生的科學品質、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2.在化學試驗中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
化學課程中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方式就是實驗教學。它可以讓學生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態度,能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具體問題、提出疑問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提升積極性的有效方式。
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應該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要重視演示實驗中操作及流程的規范性。實驗前認真準備,制定嚴謹的操作流程,并在實驗中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從而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②教師要重視通過引導讓學生對實驗加深理解。通過語言講解、啟發、引導,演示操作進而達到讓學生加深理解的目的;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家庭趣味小實驗來強化他們對學習化學科學的興趣。如讓學生用食醋浸泡燒水的壺底,然后會很容易地把水垢清洗掉等,這樣即讓學生養成了實踐操作探索的習慣,又讓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進行了掌握和鞏固,從而為后續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3.通過生活中的化學小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和態度
從生活中走進化學,從化學中了解生活,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最好的老師。學生日常生活與化學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現象為突破口,引導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發現問題、相互深入討論,讓他們深刻認識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化學興趣。如在化石燃料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從化石燃料對生活產生的利弊,國內外開采利用的先進技術,從而引入清潔能源的概念;學習酸的性質及其pH值的時侯,教師可安排學生去做家庭小實驗,測定家中自來水、洗衣水、醋等物質的酸堿度。
4.與學科的前沿知識相聯系
讓學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培養他們的前沿科學素養,使其能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各個領域的科技成果融合在一起。化學學科在當代各國的國防工業、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動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背景下,要培養新一代科學技術人才,教師必須要解放思想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綜合科學素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滲透相關的化學學科前沿的知識,讓課堂上能看到時代進步的影子。如學習氮氣的有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引入人類核武器的革命過程,我國已經進入氮負離子的第四代無污染的核武器時代;2007年5月無錫太湖底藍藻泛濫,引起了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導致很多人飲水的水源出現問題。教師可以以此為引導展開相應教學,介紹前沿科技給人類帶的利益的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災難等話題,同時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地利用能源;講解乙醇的性質時,老師可從古時酒的釀制工藝到現代工藝的改進,同時酒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負作用等。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滲透與生活、生產、科技相關的前沿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進展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加深學習的化學科學印象,認識化學價值、開拓他們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
總之化學的魅力在于它是集實用、創造和豐富多彩于一體的一門學科,它來自于我們的生活,為生活服務,是社會進步的關鍵,怎樣在化學實踐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是需要我們老師和學生共同去思考的一個問題。結合五年制大專學生特點和原有知識結構,聯系生產生活、社會實踐,科學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同時面監挑戰。教師應該對現有教材進行充分地挖掘、在掌握學生實際能力的情況下,實時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科學素養教育。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學科學素養,必然也能使其對化學學科產生深厚的興趣,從而讓興趣反作用于學生學習本身,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渠道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牛亞賓.淺談中學化學的教學方法[EB/OL].
[2]劉慧玲.淺論培養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意義與途徑[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