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娟
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征。
關鍵詞:區域活動;合理投放;自主能力
一、科學合理設置區域,投放區域材料
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有許多不同,幼兒園課程多是以活動與游戲為主,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來讓幼兒自主獲得他們發展所需知識、習慣與基本技能。幼兒園的課程包含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區域活動。區域游戲中最講究的就是幼兒自主的探究與操作。如今很多幼兒園都認識到了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并且認識到區域活動中自主性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都想方設法、獨具匠心為孩子開辟區域活動場所。有的幼兒園會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為孩子創設區域。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要求,現身邊多數幼兒園設置了以下幾個主要的區域:建構區、角色表演區、科學區、益智區、美工區。但在實際的區域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沒有充分發展和調動起幼兒的自主性。幼兒區域活動中自主性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區域環境為前提,區域游戲的地方設置、材料的投放、教師對本班幼兒的觀察意識、了解程度,都會影響區域活動自主性的發展。區域活動的自主性需要教師有足夠高的教育理念,真正意義上做到教師在后,幼兒在前,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活動的自主性,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的人格與性格。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發自主的活動。它是在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同時是幼兒按照自己的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為主的,一種低結構的學習活動,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使幼兒獲得不同的發展。我們通過靈活的時間安排、探索性的環境創設、低結構的活動材料的投放、融通性的空間設置、教師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及支持性的語言運用,支持幼兒自主探索、學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區域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發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它具有自由性、自選性、主動性的特點。
二、理解教師觀察的意義,促進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
觀察不是為了發現幼兒的不足和問題,而是為了發現每一位幼兒正在發生的學習、幼兒的興趣、學習的方式、幼兒的經驗等。為的是作為教師如何支持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如何發現幼兒正在發生的學習,回到指南了解幼兒典型性行為表現,回到兒童心理,通過幼兒的語言、動作、表情分析幼兒的行為,因此客觀觀察幼兒非常重要。客觀觀察兒童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兒童觀。觀察的目的是發現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觀察后,我們及時思考:這些觀察記錄是否真的使老師們了解和理解每一個具體的孩子,他們喜歡什么?他們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特征是怎樣的?他們各有什么樣的成長方式?教師分組及時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避免使用一些不專業的標簽式的詞匯,比如“膽小”“小氣”“自私”等。而是還原情境和事情,客觀描述,老師要懸置起自己的主觀意見,記下感官捕捉到的信息。在“不招人喜歡的閱讀區”這個案例中,我們要思考一下閱讀不吸引孩子的原因有哪些?指導游戲是孩子的,游戲目標不是教師設定的,但當觀察到孩子的生成游戲時,如何調整材料?什么節點介入調整比較好?對幼兒來說,所謂的“游戲目標”就是“玩好玩的游戲”,孩子往往是因為游戲好玩才去玩游戲,但對教師而言就要有反思和批判意識,因為幼兒園的游戲不同于自然狀態的游戲,是作為幼兒學習途徑之一的游戲,教師要判斷游戲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價值,教師要支持的是符合教育目標的游戲,需要介入指導的是與我們的教育目標相違背的游戲行為,也就是說要對游戲中的正效應和負效應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才能知道是否要調整材料,是否要介入。
三、教師角色定位,對游戲適時介入與回應
《幼兒園創造性課程》中說:學期教室里的學習充滿了各種矛盾,是安靜的卻很有活力;是活潑的要動手操作的,卻需要安靜地好好思考。這樣的矛盾需要老師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應對,教室里的活動應由幼兒發起,教師需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提供材料,創設適合的環境支持幼兒的行為。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回應策略,既能支持幼兒游戲的深入開展,又能給予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師對幼兒的回應可以分為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這兩種回應方式可以并存,但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間接指導的比例會增大,直接指導的比例會縮小。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總體上應以間接指導為主。活動中,教師轉變角色,以一個同伴、參與者、傾聽者、引導者的身份鼓勵幼兒完成活動;活動后,教師同樣以傾聽者、參與者的角色,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出下一次活動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并很快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專注于每一次的活動。對新奇的、不懂的常常自己進行獨立思考,不需教師的提醒和督促,自己出主意或和小伙伴共同商量解決問題,這些對于幼兒自主參與區域活動,有效掌握區域活動的規則、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兒之間的合作活動、互幫互助、個別交流討論、互相欣賞、互相爭奪、打罵等,教師在活動中盡量促使幼兒之間產生前四種互動關系,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開展區域活動。
參考文獻:
[1]宋佳.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行為的現狀調查:以南京市S園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9).
[2]秦晉芳,李雪平.幼兒游戲教學的熱點和發展趨勢研究:基于CNKI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