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標準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為有效地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積極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于美術的教育的改革創新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其主動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對此,文章針對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美術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予以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美術;積極意義;應用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逐漸深化到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對于美術教學過程而言,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所謂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就是讓學生之間通過合理分配形成學習小組,再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教學內容掌握以及運用能力的測試,實現小組成員個性化以及整體性的統一。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對小學美術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個性
雖然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深化,促使教師教學有了極大的改變,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總體來講,在美術教育教學中,還是存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應試教育的影響較為深遠,導致學生的個人天賦受到限制,被固化在灌輸式框架中,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以及思維的拓展。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則有效打破了這一限制,能夠讓學生在小組中自覺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激發,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解放。
(二)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由于我國以往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現在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不是,其父母一輩受到社會的影響,在子女教育上也比較溺愛孩子,因此使得現在的小學生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對于合作并不熟悉,甚至是排斥合作,因而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一定的基礎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交往、相處,實現真正的合作。
(三)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總體來講,受到年齡較小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發育都還不成熟,并且在認知和接受能力方面都還存在一定問題,所以在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打擾,發生分心、不在狀態情況,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降,并因為跟不上美術課程教學的進展情況出現放棄美術學習的念頭。這樣一來,嚴重打擊到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自信心,進而降低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則能很好地緩解這種消極的學習氛圍。比如:在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項美術學習任務時,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在完成比較困難的學習任務時,其經過努力和艱難取得的成功,會為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進而從中獲得歡樂,并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
二、當前美術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首先,美術學習合作小組的分配存在問題,組內分配不分層,組間實力懸殊較大。就目前而言,現在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分配不合理,導致學生在小組當中合作意識比較低。一是小組成員人數分配不合理,存在成員較多或者成員較少的人數問題,太少的小組成員不夠,組內合作分配不均,太多的則顧不過來。另外,小組成員之間差距過大,或者美術學習能力較強的在一組,學習能力較差的在一組,導致小組之間實力不均衡,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差異太大。還有的小組問題就是小組成員之間職責分配不明確,導致在進行小組討論或是完成美術學習任務時,經常出現七嘴八舌,亂成一團,各做各的現象,讓課堂不像課堂,這就失去了分組的意義。
其次,學生個體性差異大。進行美術的分組學習,最主要的還是發揮組內每一個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美術小組學習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分組學習是要小組全員通過合作,完成相關的美術學習任務,并在美術學習任務的合作完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需要分工合作的,并不是某一個人的獨角戲,或者說某些人的獨角戲。但是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對美術的學習能力也較強,在進行相關討論時,學習較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較深,自信心強,善于發言,而成績較差的學困生,因為自身的原因,自信心較差,懼怕說錯讓同學嘲笑,即使出現與成績好的學生的意見相對時,也沒有信心爭論反駁,反而退讓。這樣的小組學習是錯誤的,達不到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合理地劃分美術合作學習小組
科學有效給小組分組,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彌補之間的不足,取長補短,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的分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個性發展,開展自己擅長的學習活動。在教學“提線紙偶”一課時,課前,先布置要準備的每項材料,然后讓小組長根據學習內容及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工。在課堂上時,有負責設計的,有專門畫畫的,有專門剪的,有負責粘的,他們在快樂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各個小組的實力勢均力敵,能夠相互學習,相互競爭,促使各個小組之間的合作氛圍融洽,實現小組成員的共同提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公。
1.先尊重學生自己的意見,進行自由分組
教師在進行分組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組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小范圍的調整,并引導學生自己推薦組長人選。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促使學生參與到合作小組的交流、探討當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小組人員的分配要具有層次感
另外,在分組時可以暫時根據本階段學生學習的相關情況和學習的美術知識為依據,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說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以及能力傾向等方面,采用異質編組的方式,將不同情況的學生編在一組當中,這樣能夠促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總體來講就是要堅持組內異質的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性,權衡各個小組的實力,實現組間同質原則,促使各個小組之間保持良性的競爭。
3.進行小組成員的合理調整
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之后,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調整,促使各組之間的實力更加相當。并且也能夠讓學生學會和不同的學生進行合作,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廣泛,人際關系更加融洽,也能讓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小組,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
(二)建立良好的學習秩序,發揮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表自己對美術的見解和看法,進而培養學生能夠準確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提升其美術鑒賞以及欣賞的能力。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引導合作小組建立良好的學習秩序,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自己對美術的見解。如在“面具”一課中,首先組織學生分組,由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安排彩紙、繪畫、裝飾等所需的工具,組員按各自的分工進行合作。我發現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遠遠超過我對他們的認識。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通過合作式的學習,學生會主動參與到美術活動中。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揮。
(三)重視整體構思優化,促使教學過程更加完善
針對美術課程內容的學習,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美術教學,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也就是針對美術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因此,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選擇正確的合作方式,對合作的時間和內容進行正確的把握,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另外,開展美術教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進而通過美術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熏陶學生的思想。所以,教師開展美術合作學習,必須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在美術方面實際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并結合美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探究問題。對于一些陌生以及比較困難的美術學習內容,不要直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學之后,在學生初步理解美術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討的能力。其次,對于超出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學習內容,不建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容易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最后,在合作學習完成之后,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評價。必須堅持客觀和全面的原則,針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并對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進行明確的評價,進而為學生指明不足之處,并引導其完善不足。
四、結語
總之,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并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進而為學生營造更加和諧、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以美術作品所蘊含的文化來熏陶學生的思想,并有效地推進美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郭士玉.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3).
[2]姚麗萍.小學美術教學中分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 [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
[3]楊赟.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與探究[J].戲劇之家,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