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奇
摘 要:現階段,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給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動手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來說具有推動性作用。但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動手能力;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現階段,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美術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逐漸得到了學校的重視。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美術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同時應不斷創新優化美術教學方法,促使其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對于美術作品的解讀,能夠在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快地認知、了解美術創作,但是如果長時間對學生進行理論化的教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夠充分開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在更加細節化的操作當中,充分了解美術繪畫以及美術雕塑等作品的整個制作過程,進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美術素養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并且接受事物的能力也非常快,因此,這一階段,是采取有效措施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能力的重要階段。
二、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對小學美術課程認識性不足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巨大影響,小學美術這一門課程并沒有受到老師以及家長的重視。由于過于重視學生的升學率以及學校的聲譽,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更注重的是對英語、語文以及數學等課程,他們認為美術教學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因而也就忽略了對于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這完全和當前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背道而馳,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讓學校老師以及家長真正意識到小學美術這一門課程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好地為接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打下有利的基礎,進而充分發揮出美術這一門學科應有的價值,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不得不說,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階段,很多美術老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當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法,認為完全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所需。其實,這些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理念早已無法滿足當前美術教學所需,更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很多美術老師認為,在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只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內容,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就可以了。因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往往很少開展一些動手實踐活動,不得不說,這些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而且還極大地抑制著學生動手能力以及美術素養的提高。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首先就必須要充分激發出學生們美術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具體來說,在小學美術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應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制作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結合教材當中的圖畫,來講解給學生聽,以此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或者我們也可以充分借助當前先進的網絡,進而搜集更多生動有趣的素材展示給同學們。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定時定期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去參觀學習,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與此同時,我們在展示作品的時候,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選擇一些生動有趣、構思新穎,并且能夠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的作品來進行展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借助實驗,繼而向同學們展示兩種色彩在混合之后,竟然能夠神奇地產生第三種色彩的現象。如此神奇的現象,必然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進而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驗證混合不同的色彩所產生的不同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加強美術作品的欣賞力度,培養動手意識
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教學,并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擇一些真正有意義的美術作品,來供同學們欣賞。欣賞美術作品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美術觀念。因此,我們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就必須要選擇一些在學生的認知范圍之內的并且和美術教材內容相符合、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力的美術作品。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學生的繪畫作品當中選取一些優秀的作品來供同學們欣賞。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更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動手創作的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當中,因此,我們就必須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使得學生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所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美術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有效目標的達成。用語言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創作當中,通過欣賞教學的方式,不僅激發出了學生動手創作的興趣,而且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上文中我們說到,當前很多老師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仍采用的是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們的美術學習。因此,我們就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教學方法,進而在充分激發出學生動手意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創作技術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利用工具完成美術創作。首先,我們應重點講解水彩顏料、勾線粉筆以及折紙剪紙等一系列創作手段,在講解的過程當中,應充分結合實踐教學,進而加深學生的記憶。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借助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通過動畫的方式,更加細致地為同學們講解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所需要的工具以及相關的使用方法,然后讓同學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創作。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展開教學,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積極創造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動手機會
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欣賞水平以及創作能力之后,我們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美術創作機會,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提高。在創作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在生活當中常見的物品讓同學們進行臨摹,并在這一過程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對臨摹的作品進行創新,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當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創作技巧之后,我們就可以帶領同學們到校園當中或者公園當中寫生。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感興趣的景物、事物進行繪畫創作,在潛移默化當中促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五)創設教學情境
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過程當中,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重要意義。和諧、融洽、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更加積極地動手創作。我們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當中,應充分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創設。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引導學生欣賞黃永玉的《貓頭鷹》的國畫時,我特意將貓頭鷹的圖片和國畫作品放在一起,并讓學生找出貓頭鷹的特點,并和畫作《貓頭鷹》進行比較,看看他們的異同點,并理解畫家如何把握動物的特點。通過分析,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并極大激發了學生創作興趣,使課堂有聲有色,富有童趣。
(六)開設手工制作課
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手工制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有效運用手工制作,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就應積極創新手工制作教學形式,在激發出學生們創作的興趣的同時,使得學生們能夠在創作當中,感受到美術手工創作的樂趣。舉個例子來說,在設計“精美的郵票”這節課過程中,我首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激勵的方式導入課題,結合謎語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調動學習積極性。繼而,通過欣賞單幅、雙幅及郵票全集片段,層層遞進,使學生沉浸在郵票的藝術海洋之中,不知不覺產生創作欲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進行自評、互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積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過加強美術作品的欣賞力度培養動手意識、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積極創造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動手機會、創設教學情境、開設手工制作課等有效手段,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利利.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2]朱秀菲.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4).
[3]馮海東.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