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婷
【摘要】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育存在如下問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語言學習能力較弱,所用教材并未突出專業性,對學生的考核也是以過四六級等級考試為目標,以上幾點原因使得公共英語教學并未突出“應用型”本科的優勢,因此教改勢在必行。首先,要實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不用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目標;同時,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也要把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課程考核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只有敢于創新改革,應用型本科英語教育才能實現其應用型目標,使得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教學改革 公共英語
應用型本科是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新型大學,其辦學目標定位為“應用型”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以科研為教學目標,亦區別于一般的高職院校,其目的是培養集學術基礎和實踐能力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才。
一、應用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一大部分應用型本科學校是從原來的高職院校升上來的,從其整體生源上看,學生語言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較差。學習也是以應試為目的,仍拘泥于對語法的學習,而忽略了語言是以交流為目的的工具。學生對于閱讀課很有熱情,而對于聽說課尤其是說的部分極為畏懼和排斥。不敢開口以及無法開口成為大學英語學習的最大瓶頸。
本文開頭指出,應用型本科旨在培養集學術型和實踐型于一體的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的大學英語教材的選用也應具有專業針對性。而事實上,市面上很少有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語言水平的專業性教材。教材的不合理選用,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特別是英語基礎本來就不好的同學,上英語課很難找到樂趣和成就感,這樣使得一部分同學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另外,教材的選用也沒有顧及到語言基礎較薄弱的一部分同學,大學英語又是大班授課,導致一部分同學在上課的時候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兩年的大學英語的學習收效甚微。
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的初衷是培養具備英語聽、說、讀、寫、譯和專業英語術語的人才,然而筆者從實際一線英語教學情況來看,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原因就在于對于應用型本科學生英語水平的考核并無區別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對于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的評估也是以四六級成績作為參考標準之一。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力度鼓勵學生通過四六級等級考試;學生也為了完成相應的學業任務,過級成為英語學習的首要目標。這種現象導致學生學習的英語只停留在讀寫譯的層次,而聽說能力并未得到鍛煉和提高。就算通過了等級考試,但仍不具備就業以后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再者,對于英語專業術語也并無一個成型的考核機制,所以學生對于專業術語的學習也并沒達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是掌握了部分專業術語,卻無法進行實際交流。最終導致應用型英語教學并沒實現它最初的教學目標,也發揮不出它應有的優勢。
二、應用型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思路
基于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筆者建議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應采取分層教學法。分層辦法可參考學生高考成績和入學摸底考試成績,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選用不同的教材。分層教學法不僅體現在對學生水平的區分,也體現在選用不同難度的教材和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考核方法。采用分層教學法,可以很大程度地解決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和基礎較弱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顧慮,更有效地實施教學,學生也能更有效地學習。
應用型大學的教師大多數是由原來的高職院校教師直接轉過來,所以在轉型時期教師必須轉變已有的教學理念。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對各學科的培養目標具體化。普通高校只在大一大二安排大學英語課程,而大三大四則不設置或作為選修課。對于應用型本科,可以依照傳統大一大二設置公共大學英語課,大三大四安排專業英語課。對于普通高校的4學分制英語課也可分為2-2模式,把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兩者內容結合起來。對于教材的選擇,也可采用基礎英語教程加專業英語教程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與專業的緊密關系,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認識到英語學習的必要性。
綜上所訴,要針對目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一一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應用型本科英語教育才能實現其應用型目標,使得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董艷,柯應根.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定位研究[J].江蘇高教,2014(04):99-100.
[2]賈良彥.從英語職業化角度談應用型本科高校英語教學[J].才智-創新教育,2016:64.
[3]孫小孟.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改成交及修正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01):166-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