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在培養方式僅依靠課本,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等,因此有必要針對綜合素質建立相應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要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突出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綜合素質;培養方式;高職教育;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受到了社會關注,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于學生的培養要立足于學生的就業。但是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由于發展模式的轉變,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社會的發展變化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更好的適當社會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就業。
一、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分析
近年來,高職教育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學者結合高職教育的現狀和特點不斷豐富高職教育的理論。許多學者通過持續的研究總結出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部分學者認為結合高職教育的實際提出了許多創新式的教學方式,這些新的教育方式豐富了高職教育的內容,雖然理論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是研究結果趨于一致。研究結果表明,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方式要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礎。
高職教育以綜合素質提升為主題是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方向更加注重實踐性,教學方式從原有的以理論教學為主轉變了以教學實踐為主。在當前的高職教育發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包括多方面的內容,這些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教學模式要立足于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發生轉變,從原有的理論教學轉變為素質提升,教師要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立足于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學校要針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施教學改革,結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特點,采取有利于學生素質提升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
(一)傳授式的教學模式
在原有的高職教育中,教學的重點內容是講解理論知識,教學的方法是傳授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學中以教師對教材的講解為主要方式,教師通過授課的方式把指定的教學內容依據教學大綱給學生講解分析,這種教學方式有灌輸知識的弊端。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實現發散思維,學生充當課本知識的接受者,而高職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生技能的提升。
(二)情境式的教學模式
情境式教學突出教學情境的營造,教學的主要方式是突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實際的場景,這種教學方式的重點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注重環境與學生的相互作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能力,提升素質。有些學者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社會上許多從事技能職業的人,如機器修理,建筑施工等,雖然這些勞動者沒有經歷過專業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但是在長久的工作中通過實踐可以積累出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原因是通過場景化的工作可以提升素質,在不斷的實踐中可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三)技能式的教學模式
當前,為了提升學生的素質,不同規格,不同內容的職業技能大賽在各地陸續開展,而技能大賽突出實踐能力,通過比賽,可以激發出學生們學習實際知識,提升實踐能力的熱情。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帶動下,教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實踐性,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可以推動高職教育向實踐教學的發展。
(四)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要立足于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高職教育要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學生的培養進行合理定位。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的教育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展,緊跟社會的發展,對社會的人力需求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學校要根據分析結果對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改革,解決如何培養高素質學生的問題。
三、高職教學提升綜合素質的實施原則
(一)職業技能原則
職業教育和其它學校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期間要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學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職業技能才能在將來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所以高職院校要針對技能的提升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要增加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職業技能。
(二)整體性原則
高職教育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整體性,這也是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綜合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學生不光要有相應的職業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思想,還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學生適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所以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將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道德品德等融為一體,突出教育的整體性。
(三)校企合作的原則
部分高職院校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從實際效果來看到,這種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種方式將課堂教育轉移動了企業,學生在企業的實際操作中可以逐漸提升個人的素質。這種方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和實踐緊密結合,也是將來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在校企合作中,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針對實踐問題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
(四)動態變化的原則
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要通過動態的方式,動態變化依據了技能提升的方式,個人素質的提升和發展需要有相應的環境,而素質提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處于動態變化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總結才能實現,所以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采取科學的方式,注重培養中的過程變化。此外,由于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社會的發展方向是逐漸的進步,所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在逐漸提升,而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要緊密社會的發展狀況,針對社會對技能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要在教育方式中體現出社會的發展變化。
(五)關聯性的原則
綜合素質的提升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需要系統謀化,科學安排。綜合素質和教育方式有關,和職業教育的內容有關。高職教育要針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高職教育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實施應用本科教育,這種方式是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職業教育的基礎教學內容和其它院校的普通教育存在共同性,部分課程具有通用性。而職業教育帶有明顯的實踐特點,所以在教育的不同階段和實踐能力緊密相關,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職業能力要同步提升。而職業知識的內容要體現在教學課程的方式中,在不同教學階段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并保持不同層次課程內容的相互關聯性。
(六)模塊式原則
模塊化方法是職業教育的新方法,模塊化方法是在教學改革實踐中總結出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方式,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將相關的教學內容依據功能和特點進行重新的組織。新組織的模塊可以結合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課程模塊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教學中可以依據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模塊,實現自由式的組合。模塊化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通過目標分析,實現模塊的最優組合。
四、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職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職業教育相對比較特殊,職業教育為了學生更好地適當社會的發展,要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的重點,采取科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更好的適當社會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李旭翔,方澤波,王濤.從知識管理的視角探討高職教學模式設計[J].職教論壇,2016,(33):47.
[2]張燕麗,郭志剛.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教育,2015,(12):43—47.
[3]張文俊.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育人惠風,2016,(29):82—83.
[4]李小青.高取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5,(11):110—111.
[5]張燕.高職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0):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