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汝坤+王明亮+王慧敏
摘 要:本文對比中外誠信教育的研究現狀,探究高校誠信教育構體系構建的實踐方法,通過以“誠信超市”為代表的誠信教育系列項目為學院學生營造了誠信融入生活的學習環境,并嘗試探索拓展項目的影響力,完善誠信教育體系。
關鍵詞: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素質培養;運營管理
一、國內研究現狀
綜合國內相關文獻發現,現存研究文獻中對誠信教育的研究覆蓋過于廣泛而很難開展具體的實踐行動,偏重關注理論和社會氛圍的營造的必要性而非方法的開發;調研數據不透徹,難以真實了解學生誠信水平,不利于學生管理者正確快速地做出對應決策。
二、高校誠信教育現狀分析
(一)我校誠信教育主體基本情況
廣義的誠信教育主體人群應該包含客體周圍能對其誠信觀念產生影響的一切人事物,但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主體視為以學生管理者和授課教授為主的高校教工人員,我校指導員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占67%,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人數不足一成。
(二)新時代學生的價值觀念特點
“4+2+1”的家庭模式中青少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使他們形成了自信張揚的個性。但同時他們也承受著與生俱來的社會壓力,加之缺少與同齡人的溝通,致使這一代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內心承受力、抗打擊能力較弱。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法,對部分“95后”大學生進行信息收集。調查顯示,在誠信方面,他們自我要求較高,但對大學生整體誠信現狀卻并不樂觀。有近80%同學認為大學生整體誠信一般,9%的人認為較差,3%很差,僅有8%左右的人認為大學生總體誠信情況良好。
三、我校誠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我校誠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誠信教育主體責任意識淡薄
誠信教育的主體責任意識與其育人效果相關,本文理解廣義的誠信教育主題應該是學生身邊的一切可以作為誠信精神載體的人、事、物。部分教工只完成自己本職工作,忽視了自身思想素質的提升和學生的素質培養;為學生服務時,態度冷淡,敷衍了事;一些學生對失信行為肆意鼓吹造成周圍同學意志動搖,對誠信教育造成了不可預測的阻力。
2.誠信教育體制機制不夠健全
誠信教育的主體過于龐大,對誠信教育的職責范圍劃分不夠明確,一些學生管理者處于“不知道該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的狀態,致使各個班級中隊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使以高水平誠信水準為目的的教育沒有明顯收效。
(二)我校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的阻礙因素成因分析
1.社會因素
商品假冒偽劣;文化市場盜版;部分官員政績造假,這些行為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中的誠信問題十分嚴重,如果這些不誠信的行為沒有受到嚴厲懲罰,就會使誠信問題愈演愈烈。
2.學校因素
高校相關管理部門存在許多弊病和漏洞,學校沒有建立完善的誠信保障體系和制約機制。許多高校沒有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管理系統,無法從制度上約束大學生的行為;沒有完善的保障和制約機制,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出現誠信問題后不需要為失信行為“買單”,這種行為有可能會損害到誠實守信者的利益,導致不公現象的出現。
3.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重‘智輕‘德;家長自身重‘言輕‘行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家長的不誠信行為無疑是在給孩子樹立一個誠信失范的榜樣,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這也是導致學生自身知行難以合一的根源所在。
四、構建和優化我校誠信教育體系的對策
(一)交通運輸管理學院誠信教育體系構建試點工程概述
以學院學生管理者的身份,從學生日常管理切入進行優化建設在管理和建設方面更具優勢。設計建設便利學生的實業項目,旨在從生活中去營造誠信氣息濃厚的氛圍,讓誠信具體化為一系列學生活動融入生活中,從而實現誠信教育體系客體間的互相監督的效果,結合指導員和講師在課堂會議等場合的教學,推動誠信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深,最終建設薪火相傳的誠信氛圍,是一種結合日常管理的教育性活動形式。
(二)誠信教育系列項目構建
誠信教育系列項目是構建誠信教育體系所建立的重要實物載體,自2016年6月先后進行了“誠信連鎖超市”,“誠信雨傘”,“誠信書屋”,“誠信健身房”四個分項目的設計運行。受到公益創業和共享經濟的啟發,結合“無人”理念,建立起了公益內核的誠信教育系列項目。以下著重介紹誠信連鎖超市
誠信連鎖超市設計為滿足學生在晚間寢室封樓后的購物需求,誠信連鎖超市建立起了獨立的社團化二級管理組織架構,現勤工助學團隊規模9人,項目總固定成本投資約為12294元,月均銷售額近四萬元,利潤捐贈于校友合作處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交管學院誠信基金”至今累計捐款29000元人民幣,目前已使用14000元,設立“誠信勵學金”專項助學金,誠信連鎖超市的出現讓誠信意識的提升具象化為行為規范,化虛為形。培養學生自律與誠信意識、建立了“資助-教育-實踐”的誠信教育體系雛形。
(三)誠信教育系列項目創新點
“誠信連鎖超市”等項目所構建的是一個基于公益內核的誠信教育系列項目。項目的服務崗位創造了更多勤工助學的歷練機會;減輕學生日常開銷,培養同學們的感恩誠信意識; “誠信勵學金”擴大資助幅度,鼓勵同學更努力學習。此外,嚴格的監督程序、良好的反饋機制、透明化的運營,保證了服務質量安全、提升了學生體驗,得到了同學們的廣大支持。
五、結論
隨著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一些個體急功近利出現了許多不誠信的行為,高校學生也難免牽連。誠信問題對學生的健康的價值觀念養成十分不利。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僅應該做到防治外界的“污染”,也應該在校園氛圍中內化誠信為導向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馬蘭.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4.
[2]馮莉莉. 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調查及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