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佼佼
摘 要:教學風格的塑造是教師教學生涯的必修課。一名教師只有擁有了好的教學風格,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本文以廣西某高校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與個別走訪的方式了解該校教師的教學風格,汰劣留良,以期為該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價值的學術參考。
關鍵詞:廣西;高校;教師教學風格
一、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教師風格的追求已成為當代教師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環節。一名教師如果沒有了教學風格,他的教學就失去了活力與感染力。試問,一件沒有活力的物體,又如何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呢?所以,只有擁有了好的教學風格,一名教師才真正擁有了吸引學生的資本,也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才能真正的學有所成,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教學風格的構成及現狀
筆者以廣西某高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及個別走訪的方式開展研究,其中共發出調查問卷250份,實際收回243份,有效率92%,并親自采訪了10名各系院中廣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一)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保證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首先必須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養。一名具有良好思想政治修養的教師,能把其全部精力和汗水灌注于教學工作中,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人才而兢兢業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符合當代需求且受學生喜愛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的道德修養能激勵教師敬業愛生,形成良好教風,影響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在調查問卷中,不少同學也都表示自己比較喜歡具有師德師風的教師。
(二)教育理論和技巧
教育理論和技巧是教師必備的職業要素,也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基礎。在教學理論方面,有77.78%的同學都承認自己喜歡知識淵博的教師。教師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創造性工作的開展,也關系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學生可以理解教師的嚴厲,卻無法原諒教師的無知。在對該高校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提高的素質進行調查時,55.56%的同學認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而42.39%的同學則認為教師的專業水平應得到提升。此外,58.02%的學生認為教師們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
而在教學技巧方面,最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4種教學方法分別是實踐操作占78.60%,講解實例占66.26%,討論交流占62.14%,借助多媒體教學占46.50%。面對“當您覺得學生開始對您的課堂感到厭倦時,您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時,一半以上的教師都選擇采用提問題或使用幽默的言語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教師個性
教師的個性決定其教學風格,這是區別不同教學風格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問卷調查中,有83.95%的同學都喜歡個性風趣幽默的教師,而57.61%的同學則喜歡親切和藹的教師,只有20.58%的同學喜歡嚴格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俄國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性格與風格是相輔相成的,性格不同,風格各異。教師應在平日的教學與生活中努力養成良好的性格,這樣才有助于形成符合自己個性的教學風格。
(四)教學風度
教學風度是建立教學風格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教師的教態。教師的風度對發揮和完善教學藝術,建立教學風格十分重要。在接受采訪的5位教師中,所有的教師都認為教師的藝術修養非常的重要。缺乏美感的教學必然是枯燥無味的,這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教師實現教學目的。遺憾的是,70.78%的同學認為該高校的教師最需要提升的便是教師的授課藝術。
(五)師生關系
10名受訪的教師都承認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給他們的教學效果帶來有利的影響。而在問卷調查結果中,66.67%的同學都非常希望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31.69%的同學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持無所謂的態度,而1.65%的同學則表示不希望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被問及原因的時候,這66.67%的同學都表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師生關系十分緊張,師生間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心理,必將削弱和抑制教學風格的形成。調查結果顯示,67.90%的同學認為學院的教師并不太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24.25%的同學則認為他們根本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僅有7.8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老師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回答是否滿意我院教師的教學風格時,73.66%的同學都表示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太滿意,21.40%的同學則表示不滿意,唯有4.94%的同學表示滿意。
三、結語
本次調查目的是讓教師們更好地了解學生們的期待,以便教師在養成教學風格時更多地考慮學生因素,形成更適合學生的教學風格,從而更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這還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首先必須有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自身努力,刻苦鉆研,才能獲得學習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農斯穎.中國教師教學風格研究綜述[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4(5):191-192.
[2] 趙玉生.風格?教學風格:內涵及問題[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16-119.
[3] 焦全芝,王建. 概念、特征:關于教師教學風格的一些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4):94-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