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鴻鵬
【摘要】中職教育注重對學生技能方面的培養,長期以來忽視了學生的德育。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德育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重要,這對班主任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管育并重”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將教書育人與班級管理結合在一起,為班主任的教學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中職學校;管育并重;班主任管理
一、引言
“管育并重”是一種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它強調“管”和“育”的結合,將兩者放在同等的地位。“管”主要突出班主任管理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通過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有效促進班級教學秩序的正常推進;“育”則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班主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該堅持以育人為核心,以情育人,以德育人,以理育人,用學生比較認同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素質。雖然兩者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管”和“育”都是中職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管”為“育”提供了條件,“育”為“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現狀
(一)中職學生管理難度大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地中職院校大量出現,并積極進行擴招,導致學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沒有通過高考而選擇了職業教育,所以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較強,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上對中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只有讀高中考大學才是學生最好的選擇,所以導致中職學生被人低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職生的不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比較低,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中職生的年紀比較小,缺乏一定的辨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和不法分子的誤導,可能出現違法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中職學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
(二)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
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堅持教師本位的教育理念,教師把學生當成道德教育的本體,德育工作往往從教師的角度去看待學生,嚴重偏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德育工作無法取得實效。在管理或者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往往重視成績好的學生,忽視成績不好的學生,有時候甚至對這部分學生惡語相向,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如果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班主任往往直接進行批評教育,而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導致學生最終走向極端。比如某班級男宿舍的兩位學生突然發生打架斗毆事件,經過調查發現,男生A在宿舍無意間罵了男生B幾句,男學B突然情緒失控就動手打了A。于是班主任將男生B叫過去,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說男生B一直是一個比較懂事的學生,怎么出現這種情況,實在讓老師太失望了等。但是班主任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反常現象,原來學生B的父母正打算離婚,所以他心情不太好,那天情緒失控動手打了人。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由于工作繁重,往往不太關注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所以導致德育工作不理想。
(三)班主任重管輕育
由于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學校為了有效管理學生,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并將學生是否遵守規章制度與學生的德育分數掛鉤,如果學生違反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會被扣分,當被扣分數達到一定限度之后,學生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這種管理模式導致班主任為了維護班級秩序,插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班級管理的功利性。班主任過于依賴規章制度,對德育工作采取粗暴簡單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按照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考核,如果學生不遵守制度,那么將面臨一定的處罰。這樣一來,雖然短時間內大部分學生服從學校的規章制度,但是依然有少部分學生為表達對這種粗暴管理方式的不滿,處處與班主任作對。
三、“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如何加強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
(一)中職班主任正確認識“管”與“育”的關系
中職班主任的“管”指的是班主任按照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管理;“育”指班主任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遵守社會道德準則。“管”和“育”相輔相成,“管”是育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約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但是學校在制定制度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承受心理,導致學生對這些規章制度比較抵觸,甚至出現反抗的行為。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班主任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理解學校制定這些規章制度的初衷,促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和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育”是“管”的最終目的,學校制定各項制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約束學生,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達到育人的目的。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想要取得實效,就必須堅持“管育并重”,雖然兩者的德育方式不一樣,但是最終目的是一樣的。“管”為“育”創造了條件,“育”則需要“管”進行引導,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向上,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量化考核制度
班主任管理過程其實就是教育的過程。所以確定合理的規章制度,能夠增強班主任管理的實效性。班主任要在學校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量化班級考核制度。一方面在班級中可以開展學風、班風建設,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激發學生建設班級的熱情。另一方面,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并找到讓學生發揮的舞臺。比如有一些學生的組織能力特別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班主任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擔任班干部,幫助自己管理班務。這樣不僅能有效發揮學生的個人才能,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還能分擔班主任的重任,使班主任能夠合理調配自己的時間。
(三)提高師德修養,做為人師表的典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與學生接觸得最多,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典范。因此,不管是日常教學中還是生活中,班主任必須做好表率,凡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感染學生,這比單純地說教更能打動人心。杭州寶山市隆陽區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楊金龍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巴西圣保羅第43屆技能大賽中奪得汽車噴漆項目的金牌,打破了中國在該領域金牌為零的局面,成為浙江省十大杰出創新人才。這種身邊典型的榜樣,更加能激發學生學習奮進的動力。endprint
(四)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道德規范,如“仁、義、禮、智、信”等。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可以結合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假日的時候開展傳統主題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開展以“孝”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中職學生年紀大多數在14~18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有很強的探索欲望,但是心智不是很成熟,缺乏對人和事物的一些辨析能力,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責任與擔當。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據他們這些特點,在學生18歲的時候,組織一場成人儀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是一個完全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與義務,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使這些意識潛移默化變成學生內在的品質,從而最終達到德育的目的。
(五)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要轉變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育模式,要根據中職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德育。如今大部分的中職生都是90后、00后,這些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崇尚自由,個性獨立,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所以班主任要放下身段,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心目中的想法,要使學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以后,能夠及時找老師傾訴。班主任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這樣的方式遠比單純的說教更加有效,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對學生的了解。總之,班主任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適當的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不僅重視一個人的能力和技術,而且越來越重視一個的品德素質。因此,中職教育作為社會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學校的育人模式也要緊跟社會的發展形勢,高度重視德育教育,采取“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將管理與教育融為一體,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于存波.“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6(10):128-129.
[2]戴璇.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藝術[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上旬),2015(12):28.
[3]陳文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研究[J].中文信息,2017(08):176.
[4]張晶.中職班主任對“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5):409-410.
[5]王金鹿.試析中職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6(35):341-3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