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改山呼海嘯、轟轟烈烈地走過了十多年,其中不乏卓有成效的,他們把新教改進行得風生水起、活色生香;但更多的我認為是邯鄲學步,不僅沒有學會別人的長處,反而把自己的很多成功的經驗弄得面目全非,這種從眾的、亦步亦趨的做法讓新教改足陷泥淖,走進了死胡同。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當我們走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一轉身卻又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關鍵詞:寓教于樂;課堂;新課改
我們在教學這塊園地里摸爬滾打,漸漸地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無論怎樣的教改,它的核心都是要讓學生成為一棵快樂成長的樹。快樂本是生活的真諦,人活著如果不是快樂的、幸福的,那就談不上是踩踏在生活這塊土地上。一個學生無論老師怎么樣教,他怎么樣學,如果他沒有感到充實和快樂,那么任何華麗美好的教改也都是飛機上放大炮響得高,而沒有絲毫的實用價值。
怎么樣讓學生做一棵快樂成長的樹呢?
第一、教師的教學要寓教于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樂學了,輕松地愉快地學了,才能感到學習的樂趣和生活的樂趣,才不會整天感到壓力山大,任務石重。我們想一想,如果每個學生都把學習知識當做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那我們教師還需要每天苦口婆心嗎?還需要每天蠟燭成灰嗎?有的老師經常感慨“課堂啊,這是一潭絕望的死水,春風吹不起一絲漣漪。”我們在怨天尤人時,我們在牢騷滿腹時,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的教學是一縷春風嗎?是一縷沁人心脾寓教于樂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的春風嗎?寓教于樂,讓學生如坐春風,首先要營造一個平等而快樂的課堂氣氛,教師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談心,不要總是一副師道尊嚴,高高在上,故意讓學生對你望而生畏,這樣課堂上的學生就是噤若寒蟬了。教育家魏書生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好了,就先進了,先進了,就提拔了。”輕松上課,幽默上課,甚至是不掩飾自己的缺點的本真課堂,于人于己也都是一件好事。課堂氣氛輕松了,學生活躍了,他才能無所顧忌地說出自己心里想知道的或者是不懂的,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地傳道授業、釋疑解難。我們不要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一講到底,想當然地把自己預設的一套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只能是事倍而功不能半。張載說:“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而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無論傳統的現代的還是教之目的不就是使之納嗎?不管你是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讓學生接受了知道了,解難釋疑了,就是成功的課堂,就是給了那棵正在成長的樹以天光云影、陽光空氣了。其次,寓教于樂,還有個方法問題,課堂教學雖是教無常法,但也是有規可循的,我認為無論什么樣的方法,但一定要是一種能讓你的學生認可并好之而不厭的方法。數理化的老師講題要深入而淺出,思維縝密而易懂易明,語文課堂要多姿多彩、如詩如畫、如歌如舞,有時幽默風趣的語言能讓學生樂此不疲、忍俊不禁。每一位教師都要把尋找一條適用的讓學生受益的教學方法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方法對了教學工作就事半功倍了,那棵樹就可以汲取知識的養分而快樂地成長了。
第二、讓學生做一棵快樂成長的樹,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學習的主人,生存的主人。
一個人有“內求”才是幸福的,有一位詩人寫了這么一句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生命是一朵千瓣蓮花,如果他的本心拒絕盛放,那么也就拒絕了枯萎和零落。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啊!任何一種生活的快樂都源于得,學得了知識懂得了道理,就充實了,充實了,就幸福了。如果學生不是自己學習求知的主人,而是被推著前進的,他就是被外需了,他就會像蝸牛一樣背著沉沉的殼,步履維艱。每天被鞭打著的學生何來幸福可言呢?一棵樹只有讓它自然生長,它才會欣欣向榮,歡騰著向上。教師今天松土,明天移根,想要揠苗助長,結果卻事與愿違。教師要讓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學點什么、做點什么,力所能及,這樣持之以恒,積跬步而至千里了。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就是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弄懂知識,教師絕不包辦代替,學生有了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和主見,教師絕不能扼殺了他們思想的火花。學生可以自己留作業,可以自己批改作業,自己給自己評分。基礎次一點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題目的難易度,從基礎開始,不拋棄不放棄,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這樣他們也就有了自己的“內求”,學習生活就快樂了,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事物的真諦。教師很多時候只能是做一個拋磚引玉的領頭人。另外,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還要引發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思考,愛迪生說:“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靠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真知灼見,多來自多思善疑。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特別是要學習前人的經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營造思維活躍的課堂,不要總是讓你的學生成為你思想的傳聲筒。養成了思考的習慣,才能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生存的主人,才能不隨波逐流,才能立場堅定、思想篤厚,這樣的人不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嗎?布萊希特說:“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請讓你的學生擁抱這種樂趣吧。
讓學生做一棵快樂成長的樹,無論將來他們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平凡的小樹。只要他們快樂了,他們就會成長,他們就一定是一棵有用的樹。新教改的意義何在?我想意義就在此吧。
作者簡介:
劉金艷,湖南省衡陽地區常寧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