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鋒

摘 要 本文在對國內外公民警校發展狀況進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結合公民警校對大學生全面發展與人格塑造的作用分析,嘗試提出將公民警校實踐運用于高校的教育模式,整合現有公安院校師資資源與社會體育產業資源,建立大學生公民警校,以期有助于創新普通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從而培養大學生法制觀念,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公民警校 安全教育 高校 教育課程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zens in the police academy,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citizen police academy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 try to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use the citizen police academy education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existing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eachers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of sports indus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 police academy, in order to help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safety 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awareness,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 police academy; security education; college; educational courses innovative practice
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會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學生犯罪率約為17%。因此,我們不得不深刻反思,也不得不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引起高度重視。本文的應用研究便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基于湖南警察學院的師資資源,建立大學生公民警校,設置系統課程,以探索公民警校的新內涵與新外延。
1公民警校定義與國內外發展現狀
公民警校—— CPA(Citizen Police Academy)。最初起源于英國,發展壯大于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CPA是美國社區導向警務與英國“警察夜校”相結合的產物,也是推行社區警務戰略、改善警民關系之新舉措,它通常被界定為由執法機構創建的旨在提高公眾必要的安全防范技能并教育公眾認知警察工作的一項戰略規劃。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發展成熟,針對于青少年的少年警校也日臻完善。
在中國,公民警校起步較晚,2010年,上海市依托上海高等??茖W校的辦學資源,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創建公民警校的社區警務嘗試與創新,這也標志著中國公民警校的正式起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公民警校在組織架構搭建、運行機制設計、培訓學員招募、受眾人群定位、地區發展差異等方面依舊還有許多不足??芍^任重道遠,尚需砥礪前行。
2大學生公民警校創建的可行性
2.1 創新教育課程,自主構建安全防范體系
大學生作為潮流信息的先行接受者,不僅在心理上受到外界紛繁的信息沖擊,在身體上也呈現出明顯的亞健康狀態。然而許多高校由于沒有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安全教育體制,普遍存在零散、無序、成效低的教育問題,不僅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引發了學生對安全教育的厭惡抵觸情緒。因此大學生公民警校應運而生,為避免理論課程的枯燥單一,培訓課程采用情景化創設與條理化、整合化內容設計,使大學生能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并自覺動手處理緊急事件。如:通過消防演練、擒拿格斗、突發事件的人身安全防范等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提高其防衛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2.2 強化警民交流,推動開展法制教育
面對當今大學生高發頻發的暴力犯罪事件,大學生公民警校的建立成為了急切所需。一則,由身著警服的警校優秀教師前往授課,相比較普通安全教育更具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在警民相互交流中,通過各種特色活動的開展,使大學生了解并支持警方工作,增進理解與信任;二則,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的課程體系,全方面提高學員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矛盾,增強大學生法制觀念,降低高校犯罪率,營造穩定和諧的校園環境。
2.3 實行強強聯合,增強培訓的專業性與科技感
大學生公民警校意在整合警校與社會體育產業獨特資源,強強聯合,將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專門項目進行管理和培訓。一方面,由警校負責學員全程管理,聘請警院優秀教師開展授課工作,充分利用警校獨特科技與信息資源,使學生在新奇中成長、在競賽中學習。另一方面,隨著全民體育意識的逐步增強,體育產業也如火如荼的發展。本項目可整合社會體育產業資源,引進市場機制,共同開展競賽演習、拓展宣傳等活動。不僅能解決公民警校開展資金短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社會體育產業全民化發展。endprint
3應用研究案例
與此同時,為測試大學生公民警校的有效性,本項目利用湖南警察學院特有師資資源,在對院校500名普通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從中抽取50名學生參與大學生公民警校首次培訓。
3.1 培訓前調查問卷
為切實掌握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數據,知曉大學生對公民警校的認可度與滿意度。本項目對湖南警察學院普通專業的5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的填寫對象主要是我校普通專業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學生,其中大一新生約占32%;大二學生占31%;大三學生占27%。調查中,大學生反映:已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學校資源設備匱乏、授課理論化等因素,一直沒有系統化學習安全知識,面對緊急問題不能靈活處置。但是,大學生參與公民警校的積極性極高,普遍反映希望建立有趣的、多樣化的、系統的安全培訓課程,其中希望者占到92.5%,且男女喜好度相差不大,女生略高。因此,為回應被調查學生的普遍訴求,本項目誠邀湖南警察學院7位優秀老師開展了公民警校第一期培訓課程,項目進入實踐第二階段。
3.2 培訓課程設計及其開展(見表1)
3.3 效果分析及反饋
經過為期一周的警校培訓,學員的精神風貌明顯改善,對學習的積極性也顯著提高。通過培訓過集中訪談及調查問卷,并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培訓前后調查問題及答案進行比對分析,最終量化成數據(表略),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經歷公民警校培訓之后,對警察有更高的正面評價,與警察溝通合作的意愿也大大提升,而且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與安全防范意識。
4 大學生公民警校的發展方向
4.1 充分利用資源,整合融資渠道
本項目之所以特定大學生單一的受眾群體,其一是基于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發的迫切需求;其二是為了避免公民警校受眾面定位不明晰的弊端。但每個受眾群體都有其獨有的特征,也存在著不同的需求與知識基礎,而警務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大學生公民警校除了申請政府補助,同時也要學會自我補給。目前,我國省級公安機關辦有本(專)科公安院校,地市級公安機關也建有專門的培訓基地,這些都是我們可以依托并利用的有效資源。同時通過引進市場機制,開展競賽活動,與社會體育產業達成合作,在宣傳安全知識的同時,激發學員潛力,樹立競爭標桿,以滿足公民警校常態化運行。
4.2 開拓網絡渠道,擴大培訓效益
為適應時代潮流,大學生公民警校將在后期開拓網絡渠道,組建網上公民警校,開設微博、微信及網絡論壇,吸引公眾注意力,將線下培訓日常錄制剪輯成精品課程發布于網絡,傳播警察文化;宣揚警務理念。擴大大學生公民警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為各大高校大學生提供安全教育的開放式平臺。
4.3 互動式情境創設,注重課程實效性
其一,大學生公民警校的授課方式應采取情境式創設模式,如:針對某一現實問題,可分組進行辯論式探討,在恰當且生動的情境氛圍帶領學生自主思考,設身處地地探討解決方法。
其二,課程內容應豐富化,從激發大學生興趣出發,前后銜接,連成體系,針對學員的培養能力點,分模塊地設計課程門類。并結合講授、實踐演練等多種形式,提高學員的參與度與滿意度。
5結束語
實踐證明,將這一模式著眼于大學生群體,同樣也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大學生公民警校的建立,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公安院校的特有資源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安全教育,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真正地使大學生學有所知、學有所用。另一方面,警察專業的知識與嚴格的紀律意識,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大學生遵法守法的意識和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技能,同時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與警察的溝通交流,強化并激發大學生維護社會治安、防范犯罪侵害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湖南警察學院校級課題(2014YB09,公民警校項目建設初探——以湖南警察學院為例)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