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霞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大學生的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發展的重要模式,近幾年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高校可通過協同創新對合作進行升級,通過實踐與理論的整合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本文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創新思考
我國高校在培養人才方式上還比較欠缺,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其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性人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能夠整合社會就業資源,提高了學會生的就業幾率,解決了教學資源問題。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式
1、國外校企合作模式
在國外,高校對于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非常重視,很早就已經開發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方式,對校企合作中的合作內容也有了研究和實踐。具體的培養人才方式可分為四類:
(1)政產學模式。德國通過法律來保護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方式,對合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解決,確保學生在實習中的利益。高校負責對學生講解理論知識,企業負責提供實踐基地供學生實踐,這種方式有相互促進作用,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可以有效銜接。
(2)理論與實踐交替模式。美國校企培養人才的方式是學生在入學的半年前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隔兩個月進行一次實踐,臨近畢業回到學校學習理論知識,這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半工半讀模式。英國培養學生的方式是在校期間安排學生實習,企業提供給學生實踐平臺,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獲得報酬,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工廠模式。新加坡的辦學模式是以工廠模式進行辦學,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夠體驗工作環境,這種培養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可以在實習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在國外,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方式有法律的支持,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掌握實踐技能,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提供更好的途徑。
2、國內校企合作模式
國內校企合作模式是以雙方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進行合作,開發校企合作模式后,探索了多層次、多渠道、多類型的培養模式,我國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方式分為以下幾點:
(1)合作模式。企業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促進教學的開展,這種合作方式得到了高校的廣泛應用。
(2)聯合模式。學校與企業制定同樣的培養人才目標,根據社會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更新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促進作用。
(3)實質合作模式。培養人才是企業的職責,高校與企業建立合作模式,對培養學生有促進作用,企業能夠參與學校培養學生的工作中來,企業對高校提出對人才的要求,高校根據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企負責學生的實踐部分,這種配合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使企業與高校進一步合作。
二、校企合作中面臨的問題
1、合作不夠深入
目前,我國校企在合作中,企業只負責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沒有參與到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企業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不予接受,對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存在質疑。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實習再到畢業工作這一過程,需要校企的深入合作,但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還不夠完善,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發展。
2、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對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缺少相關法律法規,也是與國外的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國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不能夠保護學生的利益,高校在與企業之間合作時不能夠彼此信任,也是不能夠深入合作的原因之一。
3、企業對培養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只負責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對高校培養人才的過程缺少參與,企業過于看重公司效益,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對培養人才方面缺少責任心,政府對于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缺少支持,政府應適當的鼓勵引導企業參與到高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
4、觀念過于傳統
受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普遍認為學生在找工作時應看重長期穩定的工作,但這種思想已不符合社會的發展,學生受傳統觀念影響,不甘心在一線工作,造成企業工作人員流通較大。學生在一線工作能夠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應改變社會上對這種觀念的認識。
三、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策略
1、“2+1”模式
學校將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他們的學習實踐技能的能力。第二階段安排學生在企業中鍛煉實踐能力,在真實的工作環境里工作,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習中所學到的技能進行鞏固,進而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2、訂單模式
學校和企業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和實習內容,學校聘請專業的教授來校講課,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實踐經驗,還能夠掌握社會上對人才的要求,和崗位需求。
3、校企構建教學平臺模式
學校通過投資模式,在企業建立實踐平臺,學生通過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就能夠有更多的實踐機會,進而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學校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方式,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四、總結
我國在經濟不斷進步的同時,各行各業也在不斷發展,高校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幾率較低,為此,學校應改變培養人才的方式,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機會,可通過“2+1”模式和訂單模式完善合作方式,學生通過校企合作有更多實習機會,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校和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亮斌,沈柏民,周彥兵.名企駐校·育人聯盟·研發聯盟·文化聯盟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創新體”建設的創新實踐[J].職業,2017(15):24-26.
[2]朱小軍.高校校企合作成效影響因素評價研究——基于江蘇省24所高校的調研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3):30-37.
[3]姜鑫.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船重工西安東風儀表廠合作為例[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6,29(01):68-72.
基金編號 2016sjjd002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基金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