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李杜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日益發展壯大。但是職業教育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師資建設方面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借助行業兼職教師豐富的實踐水平和一線生產經驗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對兼職教師的來源并沒有明確的規范,因此還存在些許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關鍵詞:兼職教師;高職院校;來源途徑
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兼職教師的作用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不僅能夠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緩解專職教師不足的尷尬;而且能夠有效的促進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實現校企雙贏。據統計我國兼職教師數量已經占高校教師總數量的20%以上,成為了重要的教學力量和學術人力資源。因此高職院校都會根據自身辦學方向和專業建設的要求,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向社會、企業或者高校聘請兼職教師。因此研究行業兼職教師來源途徑,對于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一、 高職院校行業兼職教師來源途徑分析
筆者在對高職院校行業兼職教師來源途徑分析中,走訪了×省份多所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這些高職院校中的的1007位兼職教師進行了調查。來源方式具體統計結果如下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省高職院校行業兼職教師來源方式,主要的是由各個教學系部介紹產生的;由于系部在教學中往往會與企業產生較大的聯系,因此在企業中的關系也較為熟絡,能夠有效的推薦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校任教。其次是由學校人事處聯系,招聘教師是人事處的重要職責之一,在選聘兼職教師方面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由人事處聯系”也就成為學校兼職教師的重要來源之一。在筆者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兼職教師認為自己與學校是一種松散的聘用關系,學校在主觀上對兼職教師也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兼職教師是“替補”隊員,因此沒有明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限制了兼職教師隊伍的發展。
由表2可以看出,在×省高職院校行業兼職教師中,來自企業一線生產人員最多,這是受益于校企深入合作的成果。企業會安排人員根據學校教學需求,來給學生上勞動實踐課程和實操,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兼職教師來源的第二個重要途徑即是青年學者,通常是一些剛獲得學位的博士或在讀博士,或是一些想靠做兼職教師的收入來完成博士論文的博士學位攻讀者。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教育和獲得教學經驗而考慮花適當的時間和精力做兼職工作。來源途徑第三的是行業內的專家和帶頭人,調查中發現,這類兼職教師的目的即是為了將技術更好的傳遞下去,對于工資待遇等要求不高。第四種是各類退休人員,由于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由學校聘任至學校繼續擔任教學工作,而且他們也樂于發揮余熱,將教學活動看作保持腦力活動的方式,立志將余生奉獻給教育事業的專業教師。其他來源途徑則是一些社會人員和自由職業者,他們興趣廣泛,不可能接受單一角色的專職教師。因此采取兼職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
二、 ×院校行業兼職教師來源問題分析
在上一節中以×院校為例對該學校行業兼職教師的來源方式、來源途徑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綜合來看,來源方式較為單一且不嚴格。僅有數十位兼職教師是通過公開招聘信息選聘的,其他兼職教師或者是系部介紹、或者是人事處主動聯系的。對于來源結構,老中青結合,各類知識層面的人都有,結構比較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退休人員來源較少等。
(一) 來源方式不合理
在統計中,由系部介紹和人事處主動聯系的兼職教師總有767位,占總兼職教師人數的76.5%。而通過學校公開招聘信息競聘上崗的僅有62人。有相當一部分兼職教師未通過公開招聘被聘任,而是通過高職院校系部主任或人事處教師的關系、企業的關系被引進到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這就會導致一種常見的問題,即兼職教師隊伍穩定不足。往往是有的兼職教師就應聘一學期,而且只是和系部主任進行了口頭的約定,并沒有簽訂正式的聘任合同。最終導致教學中教師不能有效地對兼職教師進行指導和管理,而且一旦出現利益糾紛,兼職教師的合法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二) 兼職教師功利性較強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從事兼職教師工作的人都是出于增加個人收入或者出于積累教學經驗、完成企業人才培養任務等,很少是真正喜愛教師這一職業。兼職教師中僅有很少一部分后來真的成為專職教師并終身奉獻于教育事業。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退休教授、行業專家學者等帶頭人物是心系教育,但大部分的在校研究生等選擇做兼職教師都是為了相應的薪酬。從這一點看,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這個群體的功利性較為明顯,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 兼職教師隊伍“師范性”不足
雖然說在聘任兼職教師是要不拘一格,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主。但是對于兼職教師的師德、教學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學知識還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在兼職教師來源途徑的調查中,僅有少部分教師具有一定的“師范性”。所謂“師范性”,就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所應具備的素養,它以教師道德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基本內涵,具體包括教師的人格品質、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內容。而這種能力是大多數來自企業的技術型兼職教師和青年學者所不具備的。對于教學基礎理論、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技巧等方面知識更是嚴重缺乏,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 完善行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
(一) 公開選聘,提升兼職教師素養
面對行業教師來源不嚴格的問題,建議高職院校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進行較為嚴格的資格審查。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兼職教師的專業結構必須與院校的專業建設和需求相符合,并且具有在企業實踐和工作的經驗。其次是對兼職教師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水平進行考核,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其行為更是要與教師規范相符合。第三是要具有奉獻教育事業的熱情,有意愿從事教師工作并接受相關的教育教學培訓。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高職院校在聘任兼職教師時,也要嚴格執行對兼職教師的聘任程序。首先制定招聘計劃,根據對院校和專業的發展目標以及當前在校學生數量、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分析,確定聘任兼職教師的數量、要求以及面向的專業,并制定出詳盡的招聘計劃。然后院校進行人員招聘,在學院網站上發布招聘信息,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布招聘信息,擇優錄取。
(二) 通過培訓,提高兼職教師的“師范性”
有鑒于兼職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的欠缺,高職院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培訓制度,對于已經選聘的兼職教師進行綜合性的教師素養培訓工作。例如,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優勢,邀請一些師范專業的專職教師,來給選聘的兼職教師授課,以快速提升他們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并且針對需要進行機器操作的,更是要通過培養來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意識,能夠熟練的將設備操作技術展示給學生。
(三) 專兼結合,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建設
高職院校要促進專兼職教師合作,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從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專兼職教師的合作互補需要院校做出相應的調整,一是高職院校為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提供合作平臺,專兼結合,共同努力完成項目研究。二是建立互動合作機制,高職院校對需要專兼職教師合作的教學工作進行合理安排,避免在時間上的沖突。應每學期舉辦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的交流會議或學術探討,增進雙方的交流與溝通。增加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合作的機會,拓寬專兼職教師合作領域。
參考文獻:
[1] 杜媛.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途徑的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2,01:13-15.
[2] 孫蓓雄.高職院校教師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5:59-60.
[3] 湯成軍.我國高職高專師資供需關系實證研究[J].職教通訊,2010,03:68-71+74.
[4] 郭曉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2014,05:23.
作者簡介:李靖、李杜,湖南省長沙市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