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也逐漸滲透進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作用和意義也日益凸顯。可以這樣說,在當下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只有掌握好信息技術,才能活在當下,不被時代所淘汰和拋棄。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信息技術也成為了一門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學科。小學時期是為人的一生打基礎的時期,小學時段的教育也是最為重要和有影響力的教育階段,因此小學時期的信息技術教育情況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合理分配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瓶頸;解決策略
引言:
計算機對于當代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計算機和手機也日漸滲透入人們的生活,成為“生活必備品”。把小學的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教育教學內容,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是,當代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有待突破,需要經過師生共同的探索和實踐來解決“瓶頸”問題。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一)積累基礎知識,促進良好發展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積累知識,鞏固基礎的階段。因此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也是在于,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常識和基本操作,為以后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學生能夠做到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信息技術實踐中去,多實踐,多探索,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要擁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小學時期的信息技術教育,極好的為小學生積累了基礎知識,打下了堅實基礎,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更好的適應時代。
(二)奠定良好基礎,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為學生積累知識,為他們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適應整個信息化的大時代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同學之間的友好交流,多開展互動式游戲,在游戲中提高自身。未來的時代,是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逐漸的全民信息化,信息技術幾乎應用于各個領域中,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跟緊時代潮流,掌握信息技術,力行實踐。
二、當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瓶頸”
(一)教學環節缺乏游戲式的介入
小學生由于心智方面發展并不成熟,因此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與電腦游戲掛鉤的一門學科。這樣來說,大部分學生聽到信息技術是興奮與樂于接受的,但現實版的信息技術與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出入。當前課堂上,信息技術的教學是古板又乏味無趣的,這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教學上來說是失敗的。在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這一科目的前提下,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真正掌握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這一科目的樂趣,讓學生做到“樂學”、“善學”,這才是信息技術初級教學中最為重要的。
(二)教學理論與實踐次數不匹配
在當前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多引導學生重學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部分,這就導致了教學理論與實踐次數不匹配的現象。可殊不知信息技術這一學科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學習理論的目的只是為了在實踐中達到更好的效果,任務完成的更加順利而已。而過多的重視理論知識,不僅本末倒置,更加增加課堂的無趣味性,達不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過少的實踐,也會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的消化理論知識,知識沉積,亦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要想學好信息技術教育,要做到教學理論與實踐次數相匹配,良好發展的狀態,這樣也會有相應的良好的教學效果反饋。
(三)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師生間互動不足
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不管是師生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做不到良好的互動,會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互動性不足,學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進教學中。因此,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多以引導為主,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課堂,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創造互動的機會,激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想象力,這樣既融洽師生關系,增進同學友誼,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開發,以此達到合作共贏的教學效果。
三、突破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瓶頸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課程,保障教學資源
由于受中國應試教學的影響,因此小學信息技術在課程安排上存在很多問題。由于信息技術這一科目在考試中占比重較小,并不是主要科目,因此本來學校給安排的課時就少之又少,基本每周1-2節課。在社會競爭日益加重的當下,“搶課”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多的信息技術課時更是少得可憐。因此要合理規劃信息技術學科的課時安排,盡量保障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
(二)注重興趣培養,提高自學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方面發育并不成熟,因此,興趣對于這般大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學習老師,通過興趣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會達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將圖片、文字與聲音匯合,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學習預期效果,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都是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必備技能。
(三)提高綜合素質,完善評價體制
新課改對小學信息技術作出了更好的教學要求,要求除培養學生的情感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教學中,要逐漸完善合理教學中自身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也對自身的基本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使得學生認清自我,以便朝著對的方向更好的發展。不止學生要自我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有一個清楚評價,幫助學生認清自我,在正確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加大財政投入,完善信息技術教學設施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有自己的為微機教室,然而,由于教學經費有限,小學微機配備數量和質量都與教學要求相差較遠,而且硬件維護。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加大信息技術教育投入,??顚S茫徶米銐虻男畔⒓夹g教學教材、輔助等硬件設備,建設信息技術教學機房,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上機實踐時間,滿足信息技術教學需求。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加強校園網管理,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校園網開辟專欄,輔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同時要求各科教師在校園網上傳學習資源,為學生課外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提供資源。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將游戲式互動教學帶入課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重視實踐性操作,合理安排課程,保障充分的教學資源,完善評價體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小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俞國強.發展性教學評價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5:113-114.
[2]楊瑜,劉慶圣.教育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以小學一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為例[J].軟件導刊,2011,11:174-175.
[3]黃麗衡.信息素養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懷化學院學報,2013,06:114-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