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祥
【摘要】初中學生學習英語“兩極分化”問題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成績,達到大面積豐收,就要解決兩極分化現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兩極分化”并不是可怕或不能解決的。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針對不同情況下導致的兩極分化,及時調整教學,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英語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 兩極分化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98-02
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十多年,發現在初中二年級時,“兩極分化”嚴重,而能否及時處理好這種兩極分化的問題,也正是初中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初中英語教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繼續學習及終身教育。如何解決初中英語教學的兩極分化是眾多一線教師面臨的棘手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得出如下的認識:
一、出現兩極分化與語音教學有關
語音是英語教學的攔路虎(胡春洞)。語音教學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單詞讀音就有困難,要么根本不會讀,要么讀不準,這就直接影響單詞的記憶與積累。而詞匯量少,閱讀就有困難。教師用英語講課他們就聽不懂,就是所舉的英語例句也難聽清楚。連聽課都有困難的學生,最終放棄英語學習。因此,初級階段的英語教學,將字母與音標同時對比教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同時,初中英語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以免在語音入門階段費時過多,使學生感到枯燥,為了避免盲目被動,應講清發音規則的同時進行積極的模仿,如果學生對某個音模仿得很準確,就沒有必要畫蛇添足,過多的講授發音知識,從而把語音課上成語音學課,這樣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練,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忽視情感的因素導致兩極分化
在我國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技能的現象。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犯的語言錯誤不可避免的,由于教師的批評或“嘲諷”會挫傷那些性格比較脆弱的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因怕犯語言錯誤而不愿參與課堂活動。再如,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課堂合作意識比較淡薄,不善于與他人交往,羞于回答問題,這也會影響其學習效果。鑒于此,初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情感素養,發揮情感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師生情感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的關鍵,只有教師的情感貫穿在教學內容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時,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教育信息,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持久的學習動機。
三、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及自身的某些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兩極分化
學生之間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現有基礎、學習潛力等方面。這些中的任何一項不同都可能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在前者相同的情況下,學習者的某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導致兩極分化。所以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求教師做到,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為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精神,也是根據中學生的特點提出來的。中學生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特點就是意志比較薄弱,所以,只有克服他們的弱點,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才能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
四、由于考試評價改革的滯后制約課程改革的有效發展
測試內容和形式的守舊,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縮減到講解基本詞匯、句型、語法為主,對語言的學習停留在了講解相關知識,而不是理解運用的層面上,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但其也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追求的成績不能如愿以償,學生過早地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學處于低水平重復,學生過早地出現惡性循環,教學水平一再降低,過早的出現了兩極分化和大面積掉隊現象。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核心素養,改變課堂組織形式,注重教學設計,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語言技能的訓練,從而達到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條件的差異,聾啞英語過早的出現,從而導致兩極分化
聾啞英語的產生,首先應是聽說的滯后,尤其是農村中學,對英語的聽說引不起學生的重視,除課堂外,再沒有機會聽說英語,而僅有課堂上的聽說是遠遠不夠的,性格內向的學生更羞于說英語。過早地出現聾啞英語,阻礙著英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為此,初中英語要使得學的水平和聽說的水平必須同步。
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面向全體學生。只要教師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針對不同情況下導致的兩極分化,及時調整教學,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在教學中將產生極大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常華鋒.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