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我國的基礎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正日益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逐步發展成熟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實踐,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本文將就如何進一步挖掘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做一簡要陳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 探究式 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15-02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究性的教學具有其自身獨特的亮點,其能夠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題地位,教師不再是唱獨角戲,而是去引領學生去主動學習,根據每一章節的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重難點設計,從而為學生創設更為獨立自由的學習空間,啟發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完成知識點的掌握。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與自身能力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教材情況、學生情況等方面的影響因素,設計更為縝密有效的教學方案,以便穩步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科學定位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對于數學學習的獨到見解與經驗,初步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概念體系,而且掌握了不錯的數學自學能力。為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針對這幾點靈活開展課堂教學,根據新課改的精神與教學目標的要求創新性的開展數學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此環節教師要做好課堂引導者的角色,適時為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問題,并啟發學生提煉新知識,在一些較為棘手的問題上,注意對學生用時的控制,以避免學生進入無效的自主學習誤區,確保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高效。如在《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性的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關于二次函數的解析主要分為三種,即頂點式、一般式、兩根式,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常規的一般式方程,讓學生形成對二次函數的初步認識,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相關經驗來自主探究學習解析式,并為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并立足函數頂點或者是函數的根作為出發點。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又不失緊張的課堂氛圍中,積極發揮主功能性,參與到探究性的學習中來,教師在合適的時機為學生講解解析式的內涵,并使其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把握好師生學習環節中的關系與角色,時刻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服務,幫助其沿著正確的方向與軌跡發展。
二、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情境
創建探究式情境的過程中必須突出數學知識點與創設情境之間的聯系,保障探究式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使之不會偏離主題。當然,情境的創設也不要過分拘泥于教材與教案,可以根據學生與知識點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創設各種學習情境。探究式情境的創設方法多種多樣,生活化的情境創設可以加入相應的生活素材,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來自主學習。問題類的情境學習,使教師能夠利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點的深刻認識與掌握。如在開展《空間立體幾何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點的特點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為學生搭建起自主探究的平臺,在課堂的組織中過程中,準備一些三角錐、地球儀、課本等具有立體特征圖形的物品,然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面積與體積的計算。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對于生活實際的重要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利用創設的情境,主動探究完成數學探究任務,進而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效率[1]。
三、倡導高效的課外探究活動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僅僅通過課堂45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部探究任務,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現狀適當拓展教學途徑,為學生尋求更多的自主探究機會。課外探究活動的開展能較好地滿足這個教學要求,教師能通過活動任務的布置讓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探究課堂中講述的數學內容,完成知識點的進一步拓展,將課內外進行有效結合,體現了探究性教學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作用[2]。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著重于探究性教學的開展,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為學生創建相對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為下階段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教師要遵守高中數學教學原則,不斷完善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田鮮麗.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6.
[2]謝婉彬.淺談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