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建省全日制小學課程計劃明確規定,小學數學一~四年級每周安排四節課,五年級每周安排五節課。顯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對于數學教師,尤其農村的數學教師而言,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課堂。
下面我就結合《用字母表示數》這課談談如何使課堂優化高效。
關鍵詞:教學設計;高效課堂;優化
一、 解讀學生——優化高效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常關注教什么,怎么教,卻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學生已經有了什么,學生想要什么。在某個知識領域內,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儲備,特別在信息化的今天,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有些教材的編寫可能遠遠落后學生的需求了。教師應弄清本班孩子在這個領域已經知道,還需要學什么。除此之外,弄清不同的學生存在的知識狀態,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確定一節課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的前提,也是優化高效的前提。在《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中,我利用例1的三道題作為前測題。再抽查班上學生對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用字母表示數,測試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有多少了解。測試結果,正確率高達90%,這就說明孩子對用字母表示一些具體的數量,及字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教學設計時,對例1、例2就沒花多少時間,省去的時間主要放在例3和例4知識點的教學。顯然教師通過備學生,可以加強備課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實效,發展學生的潛能。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他們的學習準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師按事先所設定的起點,就不一定是真實的起點了。
二、 依綱據本——優化高效的保證
依綱據本的“綱”指的是課程標準,“本”指的是教材。教師只有深刻領會課標精神,領會編者的意圖,才能做到活用教材,實現優化高效。
1. 領會課標精神,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教材是知識傳授的載體,而教材的編寫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有明確和具體的要求,一節優秀的教學課設計應該體現課標精神。課標對各個階段的知識既有總目標要求,又有具體的目標要求。《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生學習代數的起步,是學生發展符號意識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方程的基礎。符號意識作為核心概念之一,標準做了這樣的具體規定: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理解并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和變化規律;知道符號可以使用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因此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則是課標對本節課的總目標之一。而課標對本節課的具體目標要體現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具體的數量,又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說它既表示運算過程,又表示運算結果。本節課這些目標又是如何得到落實的呢?
(1)符號意識的落實。我先通過讓學生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字母,如撲克JQKA,停車位ABCD等喚醒學生的符號意識,初步體會符號的優越性。再讓學生通過用文字敘述常見的公式、定律,與用字母表示公式定律做對比;用文字表述教師與學生年齡關系,與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兩者的年齡關系做對比,增加學生記憶中的符號表象,在對比中體驗符號的優越性和簡約美,從而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2)本節具體目標的落實。就是教學重難點如何得到突破。教學中我這樣處理,我將4張撲克和一盒N張撲克牌零散放在桌上,讓學生整理桌子,并讓學生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一整理過程。這樣學生就深刻理解N+4既表示把兩部分撲克合在一起的過程,又表示桌上撲克牌的總張數,重難點得到有效突破。
2. 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活用教材。數學教材對教師而言是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載體,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標準,同時用自己領會的課程標準駕馭教材;數學教材對學生而言,它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學習主題、基本線索和知識結構,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書。因此數學教師應立足教材,領會編者的意圖,活用教材。(1)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用字母表示數》教材設計了4個例題,層層遞進,各有重點,處理相當細膩。例1,通過三道習題①根據規律用圖形(符號)字母表示數。②根據已知條件(一個等式)找出圖形用字母表示數,相當于解方程。③根據給出的數列找出規律,再確定數列中字母表示哪個數。這三道題作為用字母表示數的開始,由符號到字母表示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例2教學用字母表示定律的同時,介紹字母與字母相乘,乘號的書寫方法。例3教學字母表示公式時,介紹平方及數字與字母相乘的書寫習慣,進而教學代入值求法。例4著重教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數量,又表示數量關系。繼續學習代入公式求值。教材這樣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即先學習用字母表示一個特定的數(例1),然后學習用字母表示不特定的數,即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例2、例3)。再學習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和數量關系(例4)。由易到難,便于學生學習感悟,適合字母代數的特點。(2)活用教材。了解完教材的編排特點摸清學生的認知基礎,結合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高效。①取舍教材。舍去例1、例2。在前測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準確率反映出學生已掌握。所以舍去。②整合教材。將例2、例3中字母與數字相乘,字母與字母相乘,字母的平方整合到一起,通過比比誰學得快的激勵手段讓學生通過自習主動學習。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習題,進行鞏固。實踐證明,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這部分沒有難度。③創造教材。本節課我用撲克牌將這些知識點串起,利用撲克中的JQKA讓學生認識字母表示特定的數,利用一盒不完整的撲克牌讓學生體會字母表示不確定的數。接著讓學生整理桌上的撲克牌,讓學生親歷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數量又表示數量關系。在最有效的時間內將知識難點突破。再讓學生求撲克的周長和面積,進行字母表示公式定律及相關的書寫習慣的教學。最后利用兩副不完整撲克牌張數的對比,滲透函數值域、定義域思想。幾張撲克牌,把所有知識點串起,充滿樂趣,學生學得津津有味。endprint
三、 活力課堂——優化高效的關鍵。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一堂沉悶毫無生氣的課,絕對不是一節高效的課。只有充滿活力的課堂才是省時高效的好課。活力的課堂應該是具有科學性、主動性的課堂。1. 科學性。科學性主要針對具有主導作用的教師而言,它要求教師除了合理安排學習材料,還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首先是學習材料的合理性。只有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展開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前面所分析,在《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我利用撲克作為教具,將知識串在一起,結合學生當前認知狀態,將教材進行整合,把發展推理能力,培養估測意識,滲透函數思想理念,合理安排進課堂,達到優化高效的效果。其次是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合理性。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就要給學生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解除困惑,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傾聽他人的想法。在親身實踐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方法。2. 主動性。主動性主要是針對具有主體地位的學生而言。對于教育者來說,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要求。除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同時師生、生生之間也應保持有效互動。總之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充分相信學生,盡量給學生機會,當然也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四、 共同發展——優化高效的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一節高效的課堂它不僅要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還應該有效地促進教師的發展。
1. 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不只是解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學生社會生存能力的發展,還體現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發展。首先情感態度的發展。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身心是愉悅的,因而就會獲得樂趣感、成功感、幸福感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會降低焦慮感、厭倦感、自卑感等消極的情感體驗,從而避免成年后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形成陽光積極的價值取向;其次學生能力的發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他們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與同伴合作能力就會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并在活動中積累一定的活動經驗,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最后才是學生認知上的發展。學生在主動探究中,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技能,摸索積累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在那些知識因年久無用而被忘記的時候,他們形成的技能和探索出來的思想方法還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從而實現認知上的飛躍。
2. 教師的發展。優化高效的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課前、課中、課后付出不斷的努力。①課前準備——理論完善。俗話說,留心處處有學問。教師要把一節課上得成功,就必須做個有心人,除了平時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科知識,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外。還得認認真真備課,研究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教材,還得研究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學文化。最后針對本節課思考該怎么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法,揣磨可能遇到什么問題,該如何應對。總之教師精心準備每一節高效的課,都是對自己教學理論的一次完善。②課中表演,經驗積累。教師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上課服務,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上課而做的。一節高效的課,教師只有將教學知識與教學情境融為一體,不斷發展教學智慧,在課堂中不斷豐富的自己教學經驗,不斷嫻熟的自己的教育技巧,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個人的魅力打造出高效省時的課。在一節又一節的磨課中,不斷進步,不斷積累經驗。③課后反思,專業成長。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續教學行為產生影響。”每一節優化高效的課,都是對前面的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總結成敗得失,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改進的結果。教師在不斷磨課、不斷積累、不斷反思過程中成長,實現高效。在研究中汲取精華,在名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最后在專業道路上越走越寬。
總之,只有認真解讀學生,依綱據本,在一節又一節的課中摸爬滾打,不斷積累經驗,才能使課堂優化高效,也才能使學生受益,使教師專業化成長更快。
參考文獻:
[1]林福呈.淺析數學板書之美及設計要求[J].成功(教育),2009,01.
作者簡介:王忠義,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