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教育正在不斷發展提高,然而在此過程中,農村的教育卻一直存在嚴重問題,隨著整體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愈演愈烈。因此本文在考察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調查研究了現今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簡要分析了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最后給出針對性的建議作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教育;問題;體制,經費;師資
一、 研究背景
農村義務教育不但是構成國民教育的重要成分之一,更是提高國民素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經之路。改變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發展目的。
從廣泛意義上來說,農村教育就是為農村的生產生活而服務的教育,更具體地說,農村教育是對具有農業戶口的、生活在農村地區的、適齡人群的基礎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的總稱。
隨著不斷深入實施農村教育改革,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正在逐步確立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認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如農村教育的基礎薄弱、發展相對滯后狀況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發生改變。除此之外,在新形勢下的帶動下,農村義務教育又產生了一系列新問題。
二、 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 農村教育經費短缺
據有關學者調查,我國教育經費大約占世界公共教育經費的1.5%,但是我國承擔著超過世界教育總規模20%的教育任務。
我國教育始終面臨著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而農村教育的教育經費短缺更為嚴重,尤其是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其中不乏一些地方連維持基本運轉的教育經費都不夠,更不要說發展教育;有一些地區甚至無力支付教師的基本工資。眾所周知國家的教育經費不充足,但關鍵是這些有限的教育投資的投入也很不公。全國都在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在城市里,由政府承擔主要教育費,而在農村,教育費用大部分由農民自己來承擔。結果導致城鄉教育發展越來越不均衡,農村發展教育越來越難。
(二) 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落后
農村學校的校園環境簡陋,教學設施也很陳陋,缺乏必備的基礎設施,甚至在一些農村學校的教室里面只有黑板、桌椅,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要求,更沒有任何取暖設備,冬天靠在教室里面生爐子來維持教室溫度。農村的學校沒有專門的圖書館,也沒有實驗室讓同學們動手實踐,像生物課學習使用顯微鏡時,學生只能聽老師講解,甚至連顯微鏡到底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學生們的運動場地也是一塊狹小的沙土地,基本上沒有什么運動設施。教學樓、食堂、寢室的建筑都很古老陳舊。
(三) 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農村教師“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因為農村學校的老師絕大多數是在70年代由民辦轉為公辦,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的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70%。此外全校有90%的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教學,缺少講授其他學科的老師。我國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中小學教師需要繼續教育。
(四) 農村中小學生生源逐年減少
由于農村教育水平嚴重落后,很多家庭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進城鎮讀書。農村教育現狀遲遲得不到改善,最后陷入惡性循環,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小小年紀孤身外出求學,農村中小學生源連年減少。此外,農村的學生輟學風氣嚴重。有些落后偏遠山區的失學率甚至達到30.4%,有些學生小學剛畢業就外出打工,而由此引發的勞動者文化素質不高對我國未來發展定會產生嚴重影響。
三、 新形勢下我國農村教育發展對策
(一) 增加農村教育經費
目前,我國急需解決教育經費投入過程中的兩個主要問題:經費投入總量偏低和經費投入結構不合理。針對教育經費總額偏少問題,可以通過教育政策性銀行、發行教育彩票、建立以國家投入為基礎全國性教育發展基金、通過一些福利政策來鼓勵社會捐資農村教育等市場經濟手段籌集教育資金,并將籌得一切資金有計劃地投入農村教育。針對教育經費投入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加強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過程中的干預作用,優化投入結構,重點投入農村教育和基礎教育。調整城鄉教育經費投入體制,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力爭達到農村的中小學與城市學校一樣,擁有充足穩定的教育經費和優質的師資隊伍、教育資源等目標,完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后盾。
(二) 健全農村教育管理體制
政府部門要重視教育事業,尤其要注重農村基礎教育工作,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政府應合理安排辦校地點,開辦寄宿制和走讀相結合的學校,解決偏遠山區的兒童上學難的問題。
(三) 建立城鄉學校間互助機制
首先,加強城市與農村教師間的交流,建立城鄉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其次,組織農村學生定期到城鎮學校進行學習交流,組織城鄉學生一對一的互幫互助活動。再次,共享教學資源,鼓勵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建立合作關系,互相學習。最后,定期組織城市學校到農村學校開展講座,激勵學生求知進取,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互助。
(四) 農村教育要以人為本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通過創設合理情境以情動人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應該是敬畏老師,而不是過分害怕老師。為此,老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以平和的心態與學生相處,嚴厲而和藹。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互動,提高課堂效率。此外,要改變以往老師滿堂灌的現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自助探究。
四、 結語
縱觀中國教育發展趨勢,整體水平一直在發展提高,但是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是普遍現象,也日益嚴重,不容小覷。因此國家應重視發展、提高農村教育發展水平,加大對農村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力度,爭取做到讓中國的每個孩子都可以有書可讀,讓中國的每一位兒童都可以在適當的年齡接受良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向鋒.我國農村教育公平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2]楊麗嫡.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其對策建議[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7.
[3]張嘯飛.農村教育現狀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暢,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