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麗
摘 要:“領導道德”是社會最具示范性和滲透性的職業道德。理論上領導道德就是其個人品質的體現,可以從角色責任、角色行為、角色調解和角色影響四個方面進行探討。領導應致力于擴大非權力性影響,提高道德資本的利潤。基于現實考量,需要道德更應具體化為實踐內涵,這包括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素養,法制規范下的科學與民主的道德素養,用權為民、廉潔奉公和辦事公道的道德素養,艱苦奮斗、精誠團結和開拓進取的道德狀態。通過構建內化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基礎性行為規范,以外在強制力量來強化領導道德的實現。
關鍵詞:領導道德;新時期;道德資本;榮辱觀
中圖分類號:D6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2 — 0092 — 03
關于道德與領導關系,美國政治社會學家Bums,J.M最早進行了探討,他將領導分為交易型領導和變革型領導,認為變革型領導可以提升人們的行為層次,進而轉移到道德上來,因而其更注重道德。〔1〕變革型領導注重被領導者的成長,并愿意從共同的發展中獲取快樂,〔2〕這樣才能激勵被領導者,將組織價值滲透到成員中,引導成員與組織共同前進,體現與時俱進的變革精神,因而真正的領導一定是變革型領導。〔3〕
領導并不像韋伯官僚理論中認為的那樣是價值中立的,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變革型領導者都是最有實質意義的。領導傳達了人們認為最重要的本質并且指明了我們成為最好的人和我們能完成什么。〔4〕p115通過把領導分為交易型與變革形并突出變革型領導,可以在深層次上體現領導活動中道德的重要性。本文將分為兩個層次探討領導道德的內涵,在總結歸納領導道德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及黨的最新要求,探討新時期領導所應具有的品德內容與相應的領導道德的實現機制。
一、領導道德的理論內涵
領導者在其領導或管理活動以及權力運用的過程中,所展現的人格品質、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質等方面要素的總和,就是領導道德。領導者品德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其領導活動的成敗,及其在社會和老百姓心中形象與威信的高低。〔5〕它與民德、商德、師德、學德、法德、醫德等共同組成社會道德體系。與其他社會道德相比,領導道德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廣泛的示范性和一定的強制性。〔6〕這就決定了領導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道德的地位和作用。由于“領導道德”在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并影響、決定著其他社會道德,所以“領導道德”是社會最具示范性和滲透性的道德。〔7〕
領導是被組織正式任命或被組織其他成員選舉出的個人的角色行為或活動,當然也包括影響員工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的過程。領導道德包含角色責任即為人民服務;角色行為即組織行為;角色調解即角色要求發生沖突時,按照“兩利相權取其大”予以調解,實現角色的準確定位〔8〕;角色影響即領導通過自身角色和個人魅力,將組織成員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價值觀引導到組織目標上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這只有在領導擁有利他的動機時,才容易獲得組織成員的認同從而產生持久影響。 〔9〕領導的道德性與變革型領導的特征相符時,領導活動的道德特征會為大家廣泛接受。〔4〕p116當領導者通過道德示范來影響被領導者,其影響不僅表現在觀念形態支配下的行為順從上,更重要表現在心理上的信任,進而自覺自愿地主動服從,這種非權力性影響的作用遠比權力性影響的作用大得多,時間長久得多。〔10〕
更進一步來看,領導道德甚至可以被稱之為道德資本。西班牙著名領導行為學家阿萊霍·何塞·西松將道德資本界定為:卓越的品格,或擁有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適合人類的各種美德。這種定義認為領導道德是可以產生利潤的,所以西松也認為,領導力在于通過領導者自身從事善德行為來培養被領導者的善德行為。〔11〕因此提升領導者的道德也能提升其領導力。
二、領導道德的實踐內涵
領導道德修養目標的崇高性決定了其實踐內容的豐富性。不同的時代,領導道德的實踐內涵不盡相同。社會主義道德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從最低要求到最高要求,形成一個有層次的金字塔式體系。共產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最高層次的要求。其既對廣大社會成員提出基本要求,也對少數社會成員提出較高要求。領導是社會精英,屬于需具備較高道德要求的少數成員。〔12〕 “領導道德”的實踐內涵包含豐富的內容,黨在新時期的部署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明了新時期領導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從領導活動的政治指向看,以共產主義理想為目標,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是領導需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決策時堅持“權為民所用”和“權力服務人民”的正確理念,以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為人生價值追求,時刻保持正確的方向。
(二)從領導活動的角色需要看,應把法制規范下的科學民主理念貫穿始終。科學領導要求具備明確的界限意識,分清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邊界,明確個人與集體的職責范圍,做到“不越位”和“不缺位”。科學領導還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將發展作為主線,協調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等的關系,更新落后的發展觀念,將綠色、協調和可持續理念引進來。民主領導要做到選舉民主,決策時廣開言路,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和尊重群眾的利益訴求,保證民眾廣泛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政策執行時緊緊依靠群眾,及時根據執行情況修正完善政策。
(三)從領導活動的社會調整看,清廉為民和辦事公道應是當前著力加強的領導道德素養。當前,社會上對于少部領導干部脫離群眾、貪污腐敗、任人唯親、辦事不公等現象反映極為強烈。這些不良現象既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影響了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建立起的良好黨群關系。更重要的是,官德不彰直接影響了其他道德建設。要以“官德”帶動其他道德建設,必須緊緊抓住領導道德這個著力點,針對階段性道德建設的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進。〔13〕
(四)從領導活動的社會影響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必須堅持的基本指導原則,努力形成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道德狀態。要培養起艱苦奮斗、精誠團結、開拓進取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承接改革開往以來經濟發展大好局勢的基礎上,適時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放棄“等、停、靠”的思想,在各項領導工作中有危機意識,把發展作為主線貫穿于一切工作中,以有前瞻性和鼓舞人心的發展愿景激勵人,擴大道德資本的輻射范圍,增強領導力和道德資本收益,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endprint
三、構建有效的領導道德實現機制
道德的重要特點在于,若不內化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那么其效用幾乎等于零,因而實踐性是領導道德必須具備的屬性。道德的實踐性必須通過外在強制和內在消化才能發揮作用。
(一)構建有效的領導道德內化機制。道德內化機制也被稱為養成機制〔13〕,通過外在力量的作用和影響,逐步壯大領導者內心的道德觀念,增強道德規范意識和自律能力,形成完美道德人格的過程。這種外在力量主要包括宣傳教育、規范培訓和個人自省等方式。相應的,領導道德內化機制包括思想教育機制、道德宣傳機制、規范培訓機制和消化自省機制。思想教育機制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正確認識領導道德的重要性和地位;道德宣傳機制要挖掘領導道德典型,宣傳領導道德規范,構建良好的道德踐行氛圍和輿論監督機制;規范培訓機制要強化領導的道德認知,培養領導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情感,著力提升領導者的道德覺悟和道德意志;消化內省機制則要求領導者時刻具有憂患意識,常存敬畏之心,經常自我反省,不斷在道德上自我提升。要充分發揮領導道德內化機制作用,使道德觀念和道德意識真正觸及領導的靈魂,才能抵御外界誘惑,堅持執政為民的基本要求,自覺踐行道德規范。〔14〕
(二)構建有效的道德激勵機制。道德激勵機制是通過物質和精神獎懲,推動領導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深入地踐行道德規范。〔15〕道德激勵機制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機制建設,首先要構建道德評價機制。科學區分德與才的關系,對“才”的認定要客觀全面,既重視經濟業績,也注重社會建設;既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環境質量等。防止經濟業績光環掩蓋其他問題,導致評價失真。〔16〕p22其次要建立科學的激勵制度。這種激勵制度在科學評價制度基礎上,使有德者得到物質上精神上社會聲譽上的肯定,保證“有德”領導優先重用。最后要構筑“防火墻”,形成有效的監督和懲處機制。監督機制的確立可以借助網絡媒體、群眾輿論、匿名舉報、紀委巡視等發現問題。這種監督不應成為“軟約束”,而應與領導者的切身利益掛鉤,形成對領導者有“切膚之痛”的“硬約束”,增強懲處機制的威攝力。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將事后處罰與事前預防結合起來,注重防范機制建設。監督和懲處機制最根本的是要努力完善民主機制,廣開言路,實現對領導權力全方位、全時段的監督。〔18〕道德監督機關要具有權威性,堅持事權統一的原則。根據情節輕重,該由行政機關懲處的由行政機關懲處;該移交司法機關懲處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18〕
(三)加強領導道德規范建設,形成有效的制度環境。要逐漸建設一套與領導日常行為相符的基本道德規范,使領導行為有“規”可依,并通過宣傳和踐行,形成內在認可的道德規范,在適當時機將其提升到制度層面,形成領導的外在強制他律機制。通過外在制度的強制逐漸內化領導基本道德規范,進而形成內在道德自治。道德外在他律機制與道德內在自律機制良性互促,以不斷提高領導道德素質和踐行水平。在具體建設領導道德規范過程中,可以《國家公務員法》為上位法,制定相配套的有關領導者應享有的權利、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具體條例,并通過單行法規,明確規定領導者的具體行為規范和日常行為要求,包括儀容儀表、語言規范、財產清查、信息公開等。領導道德要具體分解,并融入到日常行為要求和組織基本制度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領導思維,積極有效地塑造領導道德規范。〔16〕p23
〔參 考 文 獻〕
〔1〕Bums,J.M.leadership〔M〕.New York: Harper& Row.1978:24-34.
〔2〕JB Tracey,TR Hinkin. Transformationalleaders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J〕. 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1994,35,(02):18—24.
〔3〕GR Weaver,LK Trevi?o,PL Cochran.Corporate ethics programs as control systems:Influences of executive commitme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J〕.A cadern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01):41—57.
〔4〕范麗群,石金濤,周祖城.倫理型領導探討理論探討,200,(01):115-118.
〔5〕劉雪庚.論官德修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03):88-93.人大資料復印件,2001,
(01).
〔6〕趙仁光.新時期干部道德建設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1999,(06):264-273.人大資料復印件,2000,(02).
〔7〕“以德治國”課題組.“以德治國”的關鍵在于加強“領導道德”建設〔J〕.發展論壇,2002,(4):06-09.人大資料復印件,2002,(01).
〔8〕李霓.現代官德和官德重塑〔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01):08-10.
〔9〕Kanungo,R.N.& Mendonca,M. what lead
ers cannot do without the spiritual dimensions of leadership,In JA Conger.Spirit at work, Jossey-Bass〔J〕.1994,22,(06):03-05.
〔10〕范麗群,石金濤,周祖城.倫理型領導探討〔J〕.理論探討,2006,(01):116.
〔11〕金思宇.領導者的道德資本〔J〕.現代領導,2006,(01):08.
〔12〕黃偉力.職業道德視野中的“官德”建設〔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02):45-49.人大資料復印件,2001,(10).endprint
〔13〕王偉,鄯愛紅.加強公共行政倫理建設〔N〕.光明日報,2003-05-06.
〔14〕張康之.尋找公共行政的倫理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396—399.
〔15〕紀光欣,劉小利.論官德規范建設〔J〕.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01):65~69,人大資料復印件,2004,(11).
〔16〕林育明.官德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07):20-23.
〔17〕申和平.論官德規范機制建設〔J〕.云南社會科學,2002,(03):12—14.
〔18〕李振通.國外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法制化傾向及啟示〔J〕.理論與改革,1998,(01):102-
104.人大資料復印件,1998,(03).
Abstract: “leadership ethics ”is the most demonstrative and permeability of moral society. Theoretically leadership ethics is just the embodiment of their personal qualities, the role responsibility, role behavior, the role of 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affect four aspects . Based on the reality, mortal need more specific connotation into practice 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under the legal norms of the moral accomplishment of science and democracy, unavailability for the people, integrity, and fair moral accomplishment, the arduous struggle, solidarity, and pioneering spirit of moral status. Realization of moral leadership need to build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 to construct the moral basic codes,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leadership in external force.
Key Words: Leadership ethics; In the new period; The moral capital;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