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作為數學知識的啟蒙,關系著兒童未來的發展之路。低幼年齡的兒童對于數學的接受能力往往更為薄弱。如何上好一節小學數學課,除了教師要有豐富的學識之外,還要注意受教育者本身的特點,重視兒童視野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巨大影響作用,理解并運用這一成長規律,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石。
關鍵詞:小學數學;兒童視野;科學化;游戲化;自由化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石,連通著深邃的宇宙,同時,數學又是加減乘除,關系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性判斷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計算操作能力。而小學數學知識是數學知識的開端,關系到學生對于數學的最初印象以及日后的發展走向。因此,在新課改的大形勢下,小學數學急需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以新的教學觀念作指導,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打造一條全新的通往數學這個奇妙世界的通天大道。但實際上,當下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探討和構建,往往以成人思維帶入,忽略了兒童視野的影響力,使兒童在課堂學習中缺乏積極性,導致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基于這些問題,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想要構建兒童視野下的小學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轉變認識,注重兒童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
想要構建兒童視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并不是首先要從兒童入手。重中之重,是先要改變學科教師的觀念與認識。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對象,就是我們的兒童。他們,既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學的歸宿。可以說,我們的教學課程本應秉持著“從兒童出發”的理念。然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研究里,我們更多地是在研究專業的數學,研究數學概念的闡述、數學規律的總結、數學公式的應用,絕少論及兒童對于數學的認知能力、對于數學的興趣程度、對于數學的學習方法。總而言之,脫離了兒童視野的小學數學教學必然不能茁壯成長。
隨著科學和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力量。尤其是對于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視,使得整個早教甚至幼教理論體系都一直保持著高速地更新。作為承接早教和幼教體系的小學教育,我們可以從中進行研討和借鑒。許多與早教、幼教相關教育視頻、教育書籍、乃至教育機構,都更善于從兒童的思維進行考量。
數字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具象存在,是人類智慧的抽象化身。那么如何使善于接受具象化事物的嬰幼兒順利接受數字這一抽象存在呢?早教和幼教體系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運用聯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抽象的數字具象化,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升兒童對于數字學習的興趣。例如,有一首兒歌是這樣寫的:“1像鉛筆直又長,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兩道彎,4像小旗隨風飄,5像鉤子掛半空……”這樣的兒歌,就是基于兒童的視野出發,以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為聯想對象,配以兒童喜愛的韻律和節奏,使兒童對于抽象化的數字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與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做對比,減少了對于數字學習的陌生感,提高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轉變思路,注重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化發展
所謂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化發展,并非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繼續加入或者加大專業數學知識的講解,而是指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適合兒童思維模式、技能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科老師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刻的認知,同時還要了解并掌握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以便在備課和講解過程中可以從兒童的角度進行領悟與思考。
過多的成人思維使得專業的數學知識枯燥乏味,這也是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吃力甚至放棄的重要原因。兒童的視野往往更容易聚焦于生動形象,趣味盎然的事物中去,并且兒童的注意力時間較為短暫,耐心不足。因此,對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不能過分地規定課堂學習進度,應該根據兒童的接受程度,適當地規定課堂學習內容,以及課堂的教學模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思路,雖然有助于教學內容的延續,但容易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倦怠心理,降低學習效果。
三、 轉變教法,注重小學數學教學的游戲化模式構建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中,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無論對于教材的熟悉程度,還是對于數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教師都以絕對的優勢循序漸進地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實際上,愛游戲才是孩子的天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對課本內容進行全面的熟悉和了解之外,還要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相適應的游戲環節。并在課堂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重點環節的指導,使學生帶著興趣進課堂,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課堂知識講解的魅力所在。例如“小兔波比比大小”“小收銀員的大麻煩”等,利用兒童所喜歡的童話故事場景,將抽象數字具象化、生活化,可以激發兒童的學習欲望,同時降低數學的學習難度,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四、 轉變氛圍,注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自由化發展
自由的小學數學課堂,指的是由教師營造一種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與課堂空間,使兒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處于身心愉快、自主能動的學習狀態中。俗語有云:“失敗是成功之母”,作為小學數學的學科老師,我們不能因為懼怕兒童的錯誤,而采取“滿堂灌”或者“滿堂問”的教學模式,將兒童創造性思維的天賦無情地剝奪。
設置相應的情景問題,給兒童自由思考的時間,并不是浪費兒童的學習時間,而是教會他們思考的方式,解決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兒童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得以兒童視野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
既然兒童視野是兒童發展規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是兒童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那么,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不違背兒童的天性使然,是小學數學茁壯成長的最終選擇。“適者生存”,只有真正認識到兒童視野對于小學數學教育的巨大影響力,才能使小學數學教育真正為兒童所接受,成為兒童“喜聞樂見”的重要學科。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廖桂相,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云山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