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數學的抽象性和多變性,使得數學的學習難度增大,為了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模型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建模的思想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數學教學難度,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模型;建模思想;生活實際
小學數學教學在學生的多學科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學科都以數學理論為基礎,而小學數學是奠定數學基礎的階段,主要學習數學基本理論、運算法則和基礎幾何。建模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為數學交流和表達提供了有效方法,還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建模思想的合理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準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運用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數學模型的概念和重要性
建模思想就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語言轉化為直觀的數學模型,清晰地表達出數學知識的特點和概念,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模型的種類多種多樣,可以是函數、幾何、方程式、不等式等等。為了讓一個實際現象更具科學性、客觀性、邏輯性,人們會用一種公認的較嚴格的語言和方式來描述這個實際現象,這種語言和方式就是數學,而被數學語言描述的現象就成為數學模型。有時,為了驗證一個數學理論和現象,人們需要做實驗,而在實驗過程中,人們往往需要用抽象的事物代替數學理論或實際事物進行實驗,這也屬于數學模型。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是應用數學,可以幫助學生將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轉化為數學知識,并用較簡單和直觀的數學方法進行解決。小學是學習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建模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增加數學的實用性,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二、 創設數學學習情景,加強學生建模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時刻結合實際生活選擇教學素材,將實際生活范例引入數學課堂,保證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實例進行類比學習。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教師要用生活實例描述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熟知的教學背景下進行學習。在創設情景時,教師要注意考慮數學知識的多種因素,讓學生感受到真實性、趣味性和親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用自己的生活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模型的使用技巧和存在。
例如:在學習中數、眾數、平均數時,教師可以用學生喜歡的零食進行情景演示。媽媽買了零食,薯片8元一包,口香糖10元一盒,開心果10元一袋,果凍8元一包,餅干5元一包,方便面3元一袋,面包10元一袋,并針對學習知識點進行提問,1. 零食價格的平均數怎么算;2. 零食價格的中數和眾數分別是多少;3. 中數、眾數和平均數哪個數值能更好地表現出媽媽所購零食的價格水平。在提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平時和家長逛超市、購物時的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在創設教學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年齡階段所擁有的閱歷和生活知識,不能設置過高的問題難度,脫離學生的認知范圍。在設置問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可延展性、課程相關性和可思考性,讓學生在認知范圍內最大程度地使用數學模型進行思考和解答。
三、 教導學生使用數學模型的方法,舉一反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培養學生建模思想的時候,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和步驟,并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確保學生能自主的使用數學模型,并擁有舉一反三能力。只有讓學生經歷思考建模范圍、選擇建模類型、制定建模步驟、分析模型、得出結論這幾個步驟,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建模的思想和運用方法。
例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這個知識點時,可以教導學生建模的步驟和方法。
1. 提出問題。根據教學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在求圓柱的表面積時,運用了哪個數學思維——轉化;在求解圓柱的表面積時,能夠轉化為已知的圖形面積進行求解,讓學生根據圓柱體的特點進行思考和求解。
2. 驗證理論和想法。在提出問題后,應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理論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首先,教師把學生分組,為每一個小組提供可拆卸的圓柱進行探究驗證,讓學生根據已有圓柱體進行探索。
3. 反饋交流。實驗完成后,讓不同小組的代表進行反饋和交流。
4. 歸納總結。通過小組之間的反饋交流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認同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為之后的步驟做準備。
5. 建立模型。經過學生的思考、實驗、總結,可得出圓柱表面積的數學模型:S=h×πd+2πr2。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模型思想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小學階段學生的閱歷和認知范圍進行模型設立,保證學生能理解和熟知數學模型。
參考文獻:
[1]劉沭坊.中學數學建模教育功能的實踐研究.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3.
[2]周燕.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的融入.學位論文,上海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韋建勤,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弄洞九年一貫制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