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寫結合一直都是語文課堂的重點教學部分,這部分內容也是為學生打下語文基礎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根據教學任務及學生實際情況,施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讀與寫的能力。針對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本文則著重分析其中比較突出的幾點問題,并就其問題結合實際教學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教學;問題;策略
一、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讀與寫相互結合的,如課文朗讀、閱讀、背誦,字詞的拼寫、默寫以及寫作等。但是,在此處的讀寫結合教學主要是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教學。而將閱讀與寫作相互結合實施教學,并且要達到好的效果,則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設計、安排。許多教師在這方面有自己的方法、風格,然而在實際的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針對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問題,以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依據筆者教學經驗以及實際調查,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當中,許多教師面臨著以下幾點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 讀與寫仍相對割裂
依據調查及經驗,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課堂教學實施主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在于教學實施存在難度。其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利用教材實施讀寫結合的難度: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設置以課文為主,寫作部分通常放在單元的最后部分,這樣的設置是合理的,但是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實施教學,教師往往還是會將閱讀、寫作分開,將二者有機結合存在一定的難度;(2)教師讀寫結合的意識相對薄弱:一方面,如以上提及的將許多教師還是會下意識地在教材的基礎上,閱讀就是閱讀,寫作就是寫作,兩者分開;另一方面,教師在有意識地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時,二者有機結合比較僵硬,沒有很好的過渡。如此一來,讀與寫的課堂教學則仍然相對割裂。
(二) 讀寫結合訓練效度不足
教師在躍文課堂教學當中,將閱讀和寫作相互結合通常會安排與之相適應的訓練或作業,這部分是課堂讀寫結合教學效果檢驗的重要環節,也是讀寫結合教學的構成之一。但是,依據筆者對學校師生的訪談、了解,讀寫結合訓練的目的希望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的閱讀知識、技巧等運用到寫作當中,但是從實際的訓練、作業安排看,其綜合性和實踐應用的效果還存在欠缺。尤其是學生不能夠充分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分析,使得學生讀寫結合的訓練效度不足。
在以上兩點比較突出的問題當中,不難發現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實際上需要教師有比較好的方法,進而去進一步提升讀寫結合的效果。就此,以下則具體分析了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
三、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討
小學語文不同階段知識內容具有一定跨度,如低段的小學語文重在字詞、詞匯的掌握學習,中高段語文則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也需要在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一) 低段讀寫結合以詞語、句子貫穿
在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以詞匯、簡單句為主要切入點,可達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課堂閱讀與寫作教學當中,教師可依據教材課文學生要學的字詞等引導學生形成寫作時運用其字詞的意識。如,在一年級閱讀課文《北風和小魚》中,“浮出、水面、鵝毛大雪”等是學生需要學習的詞語,教師在該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其與寫作結合起來,則可以讓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或以圖片的方式讓學生看圖說話且運用到學到的詞語。如此,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讀寫有機結合的課堂教學。
(二) 中高段讀寫結合以隨文批注進行
中高段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也有所提升,實施讀寫結合教學也需要采用與其能力相符的教學方法。在中高段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隨文批注的方式為切入點,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當中,對自己喜歡、疑惑等相關的句子、詞語進行標注,學生可在這些句子、詞語旁邊寫出相應的想法等。而后在課堂交流、分析的過程中,表達則會更加清洗、有調理,這對學生后續的寫作也是有極大幫助的。在分析和交流時,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也可給出時間讓學生以書寫方式進行。在逐步實施該方法之下,閱讀與寫作則達到有效的結合。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讀寫結合教學,一方面教師要形成二者結合教學的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小學語文階段特點施以合適的教學方法。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問題,以上也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兩點策略,即低段讀寫結合以詞語、句子貫穿和中高段讀寫結合以隨文批注進行,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5,(36):162-163.
[2] 顏克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213.
[3] 劉丹娜.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2):152.
作者簡介:王婧,江蘇省淮安市新區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