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對我們的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強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不斷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水準。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更應該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方法
一、 引言
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語文基礎和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是關鍵,而課堂中的互動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及時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在互動過程中,發現學生語文學習中的特點,不斷培養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小學生眼界,培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下面就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互動教學法進行簡單分析。
二、 轉變教學方式,開展互動式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互動教學就是讓小學生與教師進行良好溝通,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不斷發揮創造力,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顯著提升,面對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根據學習到的知識框架有選擇性地接受外在的知識補給,在學習知識,他們對自主學習有著潛意識上的渴望與動力,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一點,加以鼓勵和支持,教師更加要學會放手,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給學習成果帶來最大的學習回報。所以在課堂上,抓住機會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文,學生在下面記課文的教學模式,在現代語文教學多穿插一些名言警句、對聯、俗語、成語、詩詞等等。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文學知識,學生能夠通過這些知識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對文章的大框架有一個大概的認知,由此對課文產生興趣。例如,在講解《香港,璀璨的明珠》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香港回歸圖片、歌曲,讓小學生對香港產生認識,同時播放相關香港文化的資料。讓學生感悟香港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從而寓情于文章之中,激發學生內心的波瀾;教師可以設置朗誦競賽,讓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也可以帶領小學生進行朗讀,不斷增強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質,增強自身能力,在開展教學互動活動時,多元化地運用教學方法,點燃小學生的創作熱情,促使小學生寓情于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三、 營造寬松氛圍,開展互動式教學
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情景交融,是一個雙方的認知活動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充當了活動主體,教師在語文課程中的教學一定要努力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從而學生的主動性會被調動起來,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也會被激發出來。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下不斷投身于學習之中是我們互動式課堂和諧氛圍最終要完成的目標。那么如何營造一個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開展互動式課堂教學?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實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還可以通過一些提問,幫助小學生建立初步的知識框架,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開展一些趣味競賽,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教材中《蒲公英媽媽》的學習中,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力,合理地分配一些角色,有些扮演蒲公英孩子,有些扮演其他小動物,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就能了解課文的內容,增添課堂色彩。同時小學生在課下準備角色扮演時,必定會伴隨著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對課文內容的記憶與背誦,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時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演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結束之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共同評價此次的表演,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互動式教學,這樣不僅抓住了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有利于推動初中生學習語文的步伐。
四、 傳授學習方法,開展互動式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教導學生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促使小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鼓勵小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在以后的學習探究過程中,開發大腦,拓展思維。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互動式課堂要從傳授學習方法出發,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索,收獲語文知識,不斷拓展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起一個終身學習的觀念。語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就是為學生在大海上航行指明方向,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跡可循,進行不斷地思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字詞的方法,因為小學生都是處在一個掌握字詞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小學生舉一反三實踐運用,比如:學習字詞的方法,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如何閱讀課外書,或者聯系上下文解釋某句話的作用,動手實踐等等。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有興趣,從而主動參與課文的學習。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程學習上,教師就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學習字詞,在進行課程預習時,可以讓學生有計劃的標出重點和難點,遇到不會的可以做記錄,在課上教師提問時,尋求教師的幫助,促進互動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為學生多推薦一些拓展篇目,多讀課外書,例如《十萬個為什么》《愛的教育》《魯濱遜歷險記》等等。
五、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就是讓小學生更好的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獲得學習語文知識的方式方法,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但是,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互動式教學方法,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小學生思維。
參考文獻:
[1] 胡淑英.新教育形勢下小學語文新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20-20.
[2] 朱春花.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4(42):50-50.
[3] 成立村.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25):280-281.
[4] 張登武.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J].現代婦女:理論前沿,2014(9):218-218.
作者簡介:翁銀中,江蘇省宿遷市泗陽雙語實驗學校南京路校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