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寫”能反映一個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在當前核心素養的時代背景下,“寫”更能體現一個學生的個性素養。文章結合筆者教學實例,在語文教學中,“寫”的活動設計要層層推進;“寫”的活動設計還要與其他技能相結合;教師在“寫”的活動設計中需要提供適當的輔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活動設計;個性素養
“寫”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以來,“寫”的教學備受關注,但是在日常聽課及教研活動中,筆者發現“寫”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屬于薄弱環節。在當前核心素養的時代,“寫作”能力更能反映學生的語文能力。文章基于筆者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 “寫”的活動設計要層層推進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對閱讀教學關注過多,而在“寫”的層面做得較少。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設計中穿插適當的“寫”方面的活動,“寫”的活動需要以詞語、句子、段落(篇章)方面層層遞進:
(一) “寫”詞語
學詞語是“寫”的開始,除了關注書寫意義上的“寫”之外,更應該關注詞語的運用。小學各年級詞語學習是語文基礎學習的一塊,教師恰到好處地字詞教學能有效地達成這一教學目的。例如,一項“寫”詞語的活動設計如下:
【例1】 根據提示選填成語。【A. 孜孜不倦 B. 別出心裁 C. 集思廣益 D. 群策群力 E. 舉世矚目】
(1)第一屆全國青運會開幕式的創意可謂( ),這是導演們( )、( )的成果。
(2)居里夫人美在( )的工作態度,美在( )的科學成就。
這一項“寫”詞語的活動設計要求學生在理解詞語含義的基礎上進行填空,很好地把詞語與語言環境、生活實際相結合,重點花在詞語的運用上,為習作過程中正確運用詞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關注詞語的書寫,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寫”句子
寫句子著重于功能句的訓練,可以通過造句、連詞成句、句式轉換、句子仿寫等練習,幫助學生習得自主表達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寫”句子是寫作能力的具體體現。
【例2】 請在不改變原來意思情況下,將“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改為感嘆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
例2中的句式轉換題,這樣的訓練可讓學生知道同一意思可根據需要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常見的標點符號書寫規范和使用方法。在訓練中還讓學生了解了簡單的句式知識,比如知道陳述句、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雙重否定句等句子的區別等。句子是文章的基本語言單位,對于句子的訓練我們不容忽視,句子都學不好怎能寫好作文呢?
(三) “寫”段落
寫段落是小學階段“寫”的訓練的主要內容。語文教師在活動設計常以所給段落為依據進行段落仿寫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引導訓練方式。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課后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諸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二、 “寫”的活動設計要與其他技能相結合
在“寫”的活動設計中,教師需要同語文學習的其他技能結合起來,讓“寫”不孤立,使得語文學習變得立體封面起來,達到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為此,“寫”可以同以下技能相結合:
(一) 與“聽”相結合
“寫”與“聽”相結合可以很好地梳理語篇脈絡,幫助學生有效地聽文章,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智慧之花》一課時,可以安排一項“寫”與“聽”相結合的練習:聽故事錄音后,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想寫下來。也可以寫你知道的自我保護或救助別人的其他故事。這項練習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訓練了學生用心傾聽的能力,從而為寫感想或其他故事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 與“說”相結合
“寫”與“說”相結合,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語言的仿寫和遷移運用,便于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這樣既保證了語言訓練的有效落實,又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真正發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匆匆》一課時,教師說道:“作者用排比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述日子來去匆匆,使我們仿佛看見了寶貴的光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當一回小作家,來說一說時光是如何‘來去匆匆的吧!”于是,學生就七嘴八舌說道:“聊天時,日子從嘴邊掠過去;玩耍時,日子從身邊跑過去。看電視時,日子從屏幕前走過,課堂上,當我埋頭寫字時,日子從筆尖滑過……”班級學生們都是隨機口頭表達,教師可要求學生把自己聯系生活實際的所思所得用筆描述下來,這樣的訓練扎扎實實地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 與“讀”相結合
“寫”與“讀”相結合,能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寫一寫文章的大意,寫一寫讀后感,縮寫等,這些都是重要的語言技能。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智慧之花》一文時,可引導學生閱讀故事并概括故事大意,然后從文中兩個故事中選擇一個進行縮寫,字數不超過150字,要把事情說清楚。這種“寫”與“讀”的練習強調以“寫”的形式概括大意,幫助學生讀懂故事。在具體實施中,可設計不同內容的“寫”:低中年級可以通過填空的方式來填寫段意,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能力;高年級則可讓學生盡量獨立完成段意概括。這項活動的設計中,讀與寫充分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四) 與“辯”相結合
辯論是語文口語交接的一項重要內容,必要時“寫”可以同“辯論”相結合。例如,教學口語交際中一個《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時,筆者讓學生先各人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引導他們在課后利用各種資源去搜集能說明本方觀點的具體事實和材料,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將它寫成文字以便辯論時條理清楚地表達要說的意思。
三、 小結
語文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寫”的能力需要教師有效地教學引導并有效地同其他能力結合起來,讓“寫”的能力培養不再是孤立的學習活動。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師,從學情與課堂實際出發,有效地培養“寫”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高子陽.愛讀愛寫: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未來教育家,2016,(01).
[2]季文修.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寫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教,2012,(25).
[3]馬富春.小學語文教學關于“寫”的訓練方法[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5,(23).
作者簡介:
劉秀琴,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