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評課活動可以用于研究分析總結課堂教學問題,能夠起到促進教師發展的積極作用。把觀評活動應用于高中地理互動課堂教學的研究,可以提高互動教學的價值,減少無效的互動行為,從而促進高中地理課堂互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滿足高中學生高效學習地理知識的需求。
關鍵詞:高中地理;互動教學;觀評學行;有效策略
一、 引言
目前觀評課活動在高中領域普遍地快速發展起來。不僅觀評模式多樣,而且可以針對教學某個領域進行專門觀評。把觀評活動應用于高中地理的互動教學環節中,抓住了高中地理課程的主體結構,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滿足了提升學生習主動性的實際需求。
二、 高中地理師生互動教學的基本觀評模式
(一) 課堂觀察的模式
課堂觀察模式(LICC)主要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進行的專業性的觀評活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從學生與教師的角度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的發展。首先,在觀評活動之間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確定觀評的重點,并且注重開發出各種有效的測評工具。其次,課中觀察主要記錄學生與教師的具體行動,圍繞師生的表現進行具體而詳細的記錄。再對觀察的結果進行記錄,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形成有針對性的結論或建議。課堂觀察模式主要在于課堂表現的基礎上,指向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要求教師針對重點環節進行有效的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該模式應用于高中地理互動教學的觀評,主要測評教學活動的過程,從教師提出的問題出發,探討活動設置的價值,以及教師臨場應對的能力等。
(二) 教師互評的模式
教師互評模式是在非權威指導和不以考核為目的的觀評活動,力求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記錄,然后在課后開展評價活動,從而幫助教師找出改進的策略和方法,教師互評模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最常見模式,目的在于構建起良好的教學氛圍,發揮出同事之間互相幫助的精神,使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得到不斷改進,起到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快速發展的目的。教師互評可以隨時進行,可以用于試驗性質的地理互動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水平,使教師之間不斷切磋教學技藝。
(三) 專題評說的模式
專題性評說的模式與當前高中地理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改革最為貼近。這種觀評模式主要用來改進教學,圍繞課堂教學理論研究開展觀評活動。它主要在教學主觀目的的引導下,圍繞著課堂的某個專題性內容開展具體的聽課和說課活動,使觀評實踐從課堂教學活動延伸到了課外,專題評說的觀評模式目前已經建立起較為明晰的標準,力求加強評課活動的連貫性與持續性,從而形成了對高中地理互動教學的連貫性影響。
三、 高中地理師生互動教學觀評的主動問題
(一) 現有觀評模式指導性不強
雖然學界對教學觀評活動已經形成了基本的理論,也能夠用基本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觀評活動的開展,但是當前圍繞高中地理的教學觀評模式并不清晰,不僅在觀評手段、觀評標準上存在著較為模糊的界限,而且沒能與高中地理的專業知識進行緊密聯系,導致觀評效率不高的問題。首先,現有觀評模式的實踐指導意義較差,往往集中在發現問題的角度,沒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導致觀評活動對教師的教學缺乏必要的指導性,不利于全面提高互動教學的效率。例如,當前觀評的重點集中在高中地理課堂情境的設置上,但是課堂情境設置的判斷標準究竟如何明確界定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激發學生想象,目前還沒有具體可靠的標準。教師們只能從學生的表現上來觀察。其次,現有觀評模式對教師如何觀課沒形成具體指導,現有理論往往強調教師帶著問題聽課。
(二) 觀評結果反饋的不到位
觀評的實際目的在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得到的觀評結果如何有效地反饋給其他教師是應當探討的重要理論問題,實際上也是實現觀評價值的難題。首先,觀評活動往往不能達到“出汗和治病”的效果。同事之間的觀評尤其注重說優點而略說問題,這導致評課環節失去了意義。其次,評課活動主要以談感想為主,實際上還沒有引進當前較為流行的數據分析法,不同教師的主觀感受往往是對課堂現象的表述,實際上很難從理論上或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三,評價內容與專業知識相脫離仍是嚴重的問題,如何從專業知識想出師生有效溝通的好點子,如何把地理學科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有效地講給學生仍是重點和難點問題。
四、 提高高中地理觀評教學效率的主要策略
(一) 提高觀評活動的可操作性
當前現有的教學觀評活動沒有形成明確的標準,導致觀評教學的實際操作性較差,不利于教師按照統一的模式和標準進行評價,因此應當建立起統一的觀評標準,全面提高觀評的質量。首先,圍繞高中地理互動教學的目標,確立觀評的基本步驟與要素,明確觀評的內容與重點,逐條逐項對應進行有效評價,實現在明確范圍內的準確觀課活動。其次,建立起必要的觀評量表,盡量的記錄實際觀評活動的量化和數據化運行,從情境、內容、實驗、討論論題、引導等幾個細節上不提斷提高觀評活動的方向性指引,解決存在的問題,切實發揮出觀評對教師的指導作用。
(二) 實現被觀察者與觀察者雙向互動
實現被觀察者與觀察者的雙向互動,可以發揮出評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首先,圍繞高中地理教學題目在課前就確定互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在課前必要地對課堂教學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集思廣益,并由被觀者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其次,圍繞教師們提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注重在課堂上重點觀察教師和學生的表現,從而準確記錄課程的進展以及問題的解決程度,重點思考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第三,在課后就實際表現為進行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互動,進行創新性的拓展,這樣更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師把握互動課堂的能力。
五、 結論
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觀評效率,需要發揮現有不同觀評模式的積極作用,能夠從多個角度對高中地理互動教學的價值,互動情境和問題的設置,具體的地理討論方式等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地理教師發揮出積極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互動中深入思考,從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冰如.課堂觀察工具評價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 王曼玲.中學英語教師聽評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孟繁正,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endprint